这首《新滩拽滩歌》描绘了长江沿岸新滩与拽滩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
首先,诗人以“风瑟瑟,树萧萧”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随后“拽滩水落新滩高”一句,将读者带入到江水退去后露出的新滩景象之中。接着,“蜀道青天不可上,横飞白练三千丈”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面如白练般延伸至远方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蜀道之难行。
“居人欢喜旅人愁,千盘万折过陇头”则揭示了新滩对当地居民与过往旅人的不同影响:对于居住在附近的人来说,新滩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便利与喜悦;但对于需要穿越此地的旅人来说,则是艰难与忧虑。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接下来,“北雪消,南风作,新滩水平拽滩恶”几句,描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以及新滩与拽滩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面貌。特别是“中流伏石如蛟龙,纸船全赖铁梢公”一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江中暗礁的险恶以及渡河工具的重要性。
最后,“旅人色沮居人利,石米百钱取如寄”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新滩对旅人和居民的不同意义:旅人面对的是困难与挫折,而居民则从中看到了商机与便利。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新滩拽滩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长江沿岸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智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