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帝王言道不言书,况复时丁板荡馀。
偶效右军书七月,中原王业定何如。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高宗临王羲之七月帖》是一首题咏书法艺术与历史感慨的小诗。诗人以帝王不常读书,特别是战乱时期,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他将自己临摹王羲之七月帖的行为比作古代帝王,暗指通过书法寄托对恢复中原稳定和王朝兴盛的期待。诗中寓含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的文化坚守与理想追求。
不详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鼠须茧纸久消磨,谁信王书世不多。
片楮多应有神护,永和流播到宣和。
房山人品素高贤,流出天机肺腑间。
一片冰纨才数尺,几重云树几重山。
乱云斜日远冥濛,樵径萦纡一线通。
可笑无根满林树,春风才发又秋风。
杳杳层楼出半山,森森寒木护重关。
白云不去为霖雨,要与青山一样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