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六州歌头(其二)客赠牡丹》。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维摩病起,兀坐等枯株。”开篇便以维摩诃(佛教术语,指静坐冥想)和枯木为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孤独的情境。接着,“清晨里,谁来问,是文殊。遣名姝。”则是诗人借用佛教故事,文殊菩萨派遣美女来探望病中之人,隐喻着远方知己的关心。
“夺尽群花色,浴才出,酲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这里描绘了一幅牡丹盛开的图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牡丹之美,不仅夺去了其他花朵的光彩,更是映照出诗人柔弱无力的内在状态。
“绝代佳人,不入金张室,卻訪吾庐。”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往昔风流倜傥佳人的怀念,而这些美好之人并未踏足于权贵之家,却寻访到了诗人的简陋居所。
“对茶铛禅榻,笑杀此翁臞。”这一句则是诗人在品茶闲坐时,对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悲凉发出会心的微笑。茶铛、禅榻都是超脱红尘的象征,而“此翁臞”则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嘲,或是对世事的一种豁达。
“珠髻金壶。始消渠。”这里或许是在描绘牡丹盛开时的景致,珠髻金壶可能象征着珍贵和高雅,而“始消渠”则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忆承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这几句是诗人对过去安宁时光的追忆,以及那些繁华盛世中美好事件的记录与描绘。这些记载和绘画都是对往昔美好的留念。
“奇绝甚,欧公记,蔡公书。”这里提及了“欧公”和“蔡公”,可能是指代某些诗人或文学家的名字,他们的作品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来无。一自京华隔,问姚魏、竟何如。”这一句表达的是对历史上某些事件或人物的好奇和探寻。由于时空的隔阂,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多应是,彩云散,劫灰馀。”这里诗人似乎在感慨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那些美好的东西最终都化作尘埃。
“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对往昔的放弃和对现实的无奈。野鹿衔花,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中美好事物消逝的隐喻。
“漫伤春吊古,梦绕汉唐都。”这是诗人的感慨之情,他在春天里,对着那些古老的城池和历史的遗迹产生了无尽的忧伤。同时,通过梦境,他又一次回到了盛世辉煌的汉唐时代。
最后,“歌罢欷歔。”表达的是诗人吟唱完毕后的那份感慨与叹息。这一声长叹,仿佛是对整个诗篇情感世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