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寄子由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悽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当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千江之水日夜流,万物与我皆消逝。
唯有往昔之心,依旧坚守原地。
回忆在怀远驿站,闭门度过秋日酷暑。
粗茶淡饭伴书卷,挥汗如雨共你度。
西风吹过,凄凉刺骨,落叶穿透门窗。
你起身找厚衣,感慨间紧握我的手。
红颜易老,这话无需怀疑。
离别或许难免,功名之事难以预料。
那时已是心碎,如今又添岁月摧。
迷失的路无法找回,早学道实为遗憾。
秋天已商议买田,春天将建新居。
秋夜风雨雪堂中,仿佛已听见你我同床共语声。

注释

川:河流。
逝:流逝。
物我:万物和我。
宿昔:过去。
守:坚守。
故处:原来的地方。
怀远驿:远方的驿站。
闭门:关门。
藜羹:粗茶。
书史:书籍。
挥汗:挥洒汗水。
落叶:飘落的树叶。
户牖:门窗。
裌衣:夹衣。
执:握住。
朱颜:红润的容颜。
此语:这句话。
别离:离别。
功名:功名利禄。
悽断:心碎。
衰老:年老。
失途:迷失的道路。
恨不早:后悔没有早做。
秋已议:秋季已讨论。
春当成:春季将完成。
雪堂:书房。
风雨夜:风雨之夜。
对床声:共枕而眠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初秋寄子由》。诗中蕴含了深沉的思想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常,以及诗人坚持过去记忆和情感的执着。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这里描绘了一幅诗人独处、回忆往事的情景,通过“闭门”、“挥汗”等细节,展现了一个安静而又有点孤寂的内心世界。

"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这两句则转向秋天的萧瑟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温暖。诗人通过“西风”、“落叶”等自然现象,传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而“子起寻裌衣”则是表达了家人的关心与温馨。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这两句诗人流露出对生命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困惑。

"当时已悽断,况此两衰老。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诗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机遇错失的遗憾以及面对生命晚景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饱食有残肉,饥食无馀菜。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馀债。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

形式: 古风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少学不为身,宿志固有在。

虽然敢自必,用舍置度外。

天初若相我,发迹造宏大。

岂敢负所付,捐躯欲投会。

宁知事大谬,举步得狼狈。

我已无可言,堕甑难追悔。

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赖。

低回畏罪罟,黾勉敢言退。

若人疑或使,为子得微罪。

时哉归去来,共抱东坡耒。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其一)

问君谪南宾,野葛食几尺。

逢人瘴发黄,入市胡眼碧。

三年不易过,坐睨倚天壁。

归来貌如故,妙语仍破镝。

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

愿为尚书郎,还赐上方舄。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其二)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