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

汉帝惜艳色,明妃出后宫。

曲中留哀怨,横塞诗人胸。

茑萝随蔓引,性本异贞松。

众口不瑕疵,多怜所遇穷。

若使太孙见,安知非女戎。

昭阳为祸水,岂让倾城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明妃》由清代文学家方苞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寓意与情感。

开篇“汉帝惜艳色,明妃出后宫”,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王昭君被选入宫,最终被迫远嫁匈奴的历史背景,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接着,“曲中留哀怨,横塞诗人胸”一句,将王昭君的哀怨之情融入诗人的内心,暗示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共鸣。

“茑萝随蔓引,性本异贞松”运用自然界的形象来比喻,茑萝攀附于蔓藤之上,象征着王昭君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处境;而“性本异贞松”则强调了王昭君内在的坚韧与高洁,如同贞松一般,不屈不挠。

“众口不瑕疵,多怜所遇穷”表达了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认为她的美德并未受到应有的认可,反而遭受了诸多误解和非议。最后,“若使太孙见,安知非女戎”通过假设,指出如果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汉成帝)能够见到王昭君,或许会发现她并非如传言中那样,从而改变对她的看法。

“昭阳为祸水,岂让倾城容”则将王昭君的命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联系起来,暗示了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假设,深刻揭示了王昭君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方苞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

方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 字:灵皋
  • 籍贯: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
  • 生卒年: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

相关古诗词

严子陵

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

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

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

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

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形式: 古风

将之燕别弟攒室

诘旦将戒徒,独步登山冈。

泪枯不能落,四顾魂飞扬。

往时重暂别,而今轻远行。

岂忘岵屺诗,言此裂中肠。

死者不可留,何况客异乡。

家贫无储蓄,老母甘糟糠。

翁性嗜醇醪,客至羞壶觞。

所恨尔长逝,出门增恛惶。

尔能奉晨昏,细大无遗亡。

长兄虽笃谨,不若尔精详。

日夕下山去,身世两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赴热河晚憩溪梁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

解鞍步河梁,高天净无滓。

傥值身心閒,景物睹尤美。

因羡耦耕人,销声向云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名山如胜友,未见意难忘。

即事得馀隙,扁舟下夕阳。

閒情恋云水,浪迹暂家乡。

身世何终极,空嗟去日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