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真阳题芭蕉仕女图戏呈吴明卿使君

春尽芭蕉未著花,玉兰双倚丽人斜。

何如南郡从游日,一面红妆出绛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末夏初景象,通过芭蕉与玉兰的对比,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首句“春尽芭蕉未著花”,点明了季节的更替,春已逝去,芭蕉尚未开花,营造出一种略带遗憾的氛围。接着,“玉兰双倚丽人斜”一句,以“玉兰”与“丽人”的相互映衬,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人物的优雅与和谐。这里的“双倚”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姿态,仿佛两株玉兰在微风中轻轻相依,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后两句“何如南郡从游日,一面红妆出绛纱”,则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与友人在南郡共游的美好时光。这里,“红妆出绛纱”不仅形容了女子服饰的华美,也隐含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深情回忆。通过对比当前与过去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情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物的和谐之美,同时通过时空的转换,抒发了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为周真阳诣徐使君得报使有感作此赠(其一)

使君清怨满江皋,汝海秋深尺素劳。

当日往还门下吏,那知犹有范功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为周真阳诣徐使君得报使有感作此赠(其二)

使君南国有诗名,属吏风流思亦清。

今日新林还罢郡,几人犹似在宣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早春寄吴使君(其一)

十载风流动帝都,只今漂泊满江湖。

那能万里褰帷处,不忆中原一病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早春寄吴使君(其二)

从他白发病中生,浊酒宁知世上情。

才到蓬蒿人自转,非干仲蔚欲逃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