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边夜》由明代诗人田登所作,通过对边塞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浓郁的人文关怀。
首联“红尘无日憩奔忙,万里河梁客思长”开篇即以“红尘”形容繁忙喧嚣的生活,而“无日憩”则强调了这种忙碌生活的持续性。接着,“万里河梁”描绘出辽阔的地理空间,而“客思长”则点明了远行之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情感的铺垫。
颔联“鬼哭空濠秦将士,碑沈衰草汉文章”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通过“鬼哭”这一意象,诗人将历史的哀伤与悲凉融入其中,秦朝将士的英魂似乎在空旷的濠沟中哭泣,而汉代的碑文则淹没在衰败的草丛之中,暗示了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颈联“民谙风土遵王度,天简河山壮帝疆”转而关注现实与人文。这里“民谙风土”表现了民众对地方文化的熟悉与尊重,“遵王度”则体现了他们遵循统治者的治理之道。“天简河山壮帝疆”则以自然景观的壮丽来象征国家的强盛与统一,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自豪之情。
尾联“吟罢晚钟清夜永,疏林月影浸寒霜”收束全诗,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晚钟”的悠扬与“疏林月影”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在此处的“吟”字,不仅指出了自己的抒情行为,也暗含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边夜》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悟,又蕴含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