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三首(其二)

吾闻弇州西有西极国,积苏累块杳无极。

又闻昆仑山高万余里,增城九重天尺咫。

此皆钧天帝所都,聚窟亦属神仙徒。

元洲长洲本幻渺,丹水赤水疑有无。

又闻西方大秦国,远轶南海波斯胡。

水晶作柱夜光络,绣缕织罽黄金涂。

犁靬干善眩虽略妄,张骞凿空原非诬。

谈天足徵邹子说,《盖地》亦列王母图。

东西隔绝旷千载,列国崛兴强百倍。

道通南徼仍识途,舟绕大郎竟超海。

衣裳之会继兵车,跂行蠕动同一家。

穆满辙迹所不到,今者联翩来乘槎。

吁嗟乎,芒芒九有古禹域,南北东西尽戎狄。

岂知七万余里大九洲,竟有二千年来诸大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感事三首(其二)》,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对古代传说中神秘国度的向往与探索,以及对遥远异域文明的想象。诗中提到了诸如西极国、昆仑山、元洲、丹水赤水、大秦国、波斯胡、水晶柱、夜光络、绣缕织罽、黄金涂、犁靬、干善眩、张骞、邹子、《盖地》、王母图、南徼、大郎、戎狄、七万余里大九洲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神话、地理、历史的深厚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诗的开头描述了对西极国和昆仑山的想象,接着提到这些地方与神话中的天庭、神仙居住地相关联,暗示着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随后,诗人转向对西方大秦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充满奢华与奇异文明的地方,通过水晶柱、夜光络、绣缕织罽、黄金涂等细节,展现了对异域文化的浪漫想象。

诗中还提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以及对古代哲学家邹子学说的引用,体现了对历史知识的尊重和对古代智慧的欣赏。最后,诗人感慨于东西隔绝千年的历史,表达了对现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期待,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地理、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及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感事三首(其三)

地球浑浑周八极,天设区域限西北。

绳行沙度不可涉,黑风况畏罗杀国。

咄哉远人来叩关,凿地忽通西南蛮。

贾胡竟到印度海,师船还越大浪山。

婆罗苏禄吾南土,从此汉阳咸人楚。

长蛇封豕恣并吞,喁喁鹣鲽来无路。

可仑比亚尤人豪,搜索大地如追逃。

裹粮三月指西发,极目所际惟波涛。

行行匝月粮且罄,舟人欲杀鬼夜号。

忽然大陆出平地,一钓手得十五鳌。

即今美洲十数国,有地万里民千忆。

世人已识地球圆,更探增冰南北极。

精卫终偿填海志,巨灵竟有擘山力。

华严楼阁虽则奇,沧海桑田究难测。

堂堂大国称支那,文物久冠亚细亚。

流沙被德广所及,却特威远蔑以加。

宋明诸儒骛虚论,徒诩汉大夸皇华。

谬言要荒不足论,鸟知壤地交犬牙。

鄂罗英法联翩起,四邻逼处环相伺。

着鞭空让他人先,卧榻一任旁侧睡。

古今事变奇至此,彼己不知宁勿耻。

持被入直刺刺语不休,劝君一骋四方志。

形式: 古风

送承伯纯厚吏部东归

他日是非谁管得,当前聚散亦飘蓬。

茫茫海水摇天缘,说到归心谅总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岁暮怀人诗(其一)

三年秉节辉英簜,万里持戈老玉门。

太息韩江流水去,近来心事共谁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岁暮怀人诗(其二)

卅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写到哀辞哭金鹿,黄门老泪定无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