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莲花歌

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

红莲一枝瑰子鲜,白莲一枝雪样妍。

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

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

不见卖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

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戋戋。

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

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

一入一上知何年,至今络绎如梭穿。

花敛作昏舒作昼,世间未识春前后。

神农教民乱耕耨,唐侯指出两花定节候。

唐侯司花方少年,朝朝暮暮长与花周旋。

苟非其人子莫传,为花拣得花中仙。

姚家爱花故不俗,花前自鼓薰风曲。

綵旗幻出芙蓉面,晚来旗脚薰风转。

此花不费一钱买,付与后来司花作模楷。

青春飞过秋飞回,红白芙蕖花自开。

曾观尧舜山河去,也见汉唐池馆来。

看花人逐年年改,畴昔看花几人在。

惟有阿兄日珠姊月珠,坐乘两花抚四海。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地之间多么伟大,哪户人家拥有两朵莲花。
红莲一朵像瑰宝般鲜艳,白莲一朵洁白如雪般娇艳。
两朵花各自绽放千里,压倒了所有草木,无需任何装饰。
看不见卖花的老人,也不知是谁挑着花担走过南北道路。
看不见采蜜的蜜蜂,只见两点乌光在天津桥那边追逐。
有时花瓣成双,整齐排列,有时色彩斑斓。
有时雨露打湿花头,有时微风吹动花朵摇曳。
莲花被五凤衔入深渊,又被六龙插入云霄。
它们何时入渊何时升天,长久以来如同穿梭的丝线。
花儿收敛时是黄昏,舒展时是白天,世间还未明了春的前后。
神农教百姓耕种,唐侯指出莲花代表四季的变换。
年轻的唐侯专司花事,日夜陪伴花朵,精心照料。
如果不是合适的人,无人能理解这花中的仙子。
姚家因爱花而显得不平凡,他们在花前弹奏着熏风之曲。
彩色旗帜幻化出芙蓉般的花颜,傍晚时分,旗边的薰风更加强烈。
这花无需花费一文,留给后世司花者作为典范。
春天过去秋天又回,红白荷花自然盛开。
我曾见证过尧舜时代的山河,也见过汉唐时期的池馆。
看花的人逐年更换,当初那些赏花的人还有几个在呢。
只有兄长日珠和姐姐月珠,每日陪伴着这两朵花,抚育四海。

注释

伟哉:多么伟大。
谁家:哪户人家。
瑰子:瑰丽的宝石。
雪样:洁白如雪。
径面:面对面,这里指花与花之间的距离。
朱铅:比喻华丽的装饰。
卖花翁:卖花的老人。
南躔:南方的道路。
北躔:北方的道路。
乌蟾:黑色的月亮,指夜晚。
天津桥:古代地名,今洛阳附近。
双晕:花瓣的对称排列。
五彩:多种颜色。
络绎如梭:连续不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始祖。
唐侯:古代官职,此处代指某位官员。
司花:掌管花卉。
薰风:温暖的春风。
模楷:榜样,典范。
芙蕖:莲花的别称。
尧舜:古代两位贤君。
池馆:园林建筑。
畴昔:从前,往昔。
日珠:可能指太阳或兄弟的名字。
月珠:可能指月亮或姐妹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莲花图景,通过对红白两枝莲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勃发与美好。诗中的意象丰富,色彩斑斓,既有静谧之美,也不乏生动之感。

开篇“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即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把莲花塑造成了一种神圣的存在。紧接着对红白莲花的描绘,不仅形象鲜明,更透露出诗人对纯洁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则展示了莲花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它们不受外界污染,独立自存在。这里,“两花”指的就是那两枝红白色的莲花,而“朱铅”则是古人用来比喻尘世杂质之物。

接下来的几句“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不见卖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通过对卖花人的缺席和蜜蜂活动的描写,强化了莲花与尘世隔绝的意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的诗人情怀。

“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戋戋。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则展示了莲花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变化,既有阳光照耀下的鲜艳,也有雨水滋润后的清新,更有风吹过的轻盈,这些细节描写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一入一上知何年,至今络绎如梭穿”这一部分,则是对莲花生命力的赞美,它们仿佛与神话中的凤凰、龙共舞,生生不息。

“花敛作昏舒作昼,世间未识春前后。神农教民乱耕耨,唐侯指出两花定节候。”这里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引述,强调了莲花与时间流转、季节更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唐侯司花方少年,朝朝暮暮长与花周旋。苟非其人子莫传,为花拣得花中仙。”这一段落,则是对莲花守护者的一种赞美,他们年轻时就开始与花为伴,与之共同成长。

“姚家爱花故不俗,花前自鼓薰风曲。綵旗幻出芙蓉面,晚来旗脚薰风转。”这里对“姚家”对莲花的喜爱进行了描绘,他们对花的钟爱已经达到了与花同化的地步。

“此花不费一钱买,付与后来司花作模楷。青春飞过秋飞回,红白芙蕖花自开。”这一部分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的纯粹欣赏态度,以及对莲花生命力的一种赞美。

“曾观尧舜山河去, 也见汉唐池馆来。看花人逐年年改,畴昔看花几人在。”这里通过历史的长河来回顾过去的诗人与莲花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最终,“惟有阿兄日珠姊月珠,坐乘两花抚四海”则是对那两位与莲花共生的神仙的一种描绘,他们不受世俗的羁绊,与自然合一,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高境界。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水天月歌

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

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

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

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

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

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

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

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一颗。

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色更亲切。

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

梦中酒渴不可忍,一口吸下骊龙腮。

形式: 古风

击鼓行

柳塘有狂士,酒阑好击鼓。

殷出黄金骨里泪,掺出白玉心中苦。

此苦知为何人家,寒宵心事乱如麻。

岑牟肯戴红槿帽,蹀足不数渔阳檛。

翻手作春杏开早,覆手秋风叶如扫。

开元天子是天工,那知尘起长安道。

我今击鼓一声高彻天,击鼓二声深彻泉。

天上拂开白日路,地锁掣断如飞烟。

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

惟有苍鳞火鬣双虬龙,籋云轰雷雨骚屑。

青天洗出古时青,日月洗出古时明。

百谷草木催发生,鸾凤亦作箫韶鸣。

走上半空望五岳,插天截海蟠金城。

我皇无为人自宁,此时方表鼓中声,写作柳塘击鼓行。

形式: 古风

对月与念六弟谈化作

新月长眉清,娟娟照茅舍。

坐有我弟俱,因得穷造化。

初叹此个月,涵浙复涵灞。

终忆此个月,古夜复今夜。

日月天中行,地下亦双明。

天地在太虚,一点如流萍。

水轮载以浮,风轮吹不停。

地譬鸡子黄,天乃鸡子清。

天半绕地下,天半出地上。

星辰附天旋,昼夜成俯仰。

吾尝挥雷鞭,骑龙日宫前。

整顿朝东皇,拜手金乌傍。

日宫月宫留不住,翻身透过天顶去。

双手拨转赤精毬,山河万象在里头。

此时见天不见地,忆尝阅尽世间事。

几度穿入月之内,几度穿出天之外。

几度天地劫火来,只有太虚元不坏。

我自太虚观世间,释迦老子皆等闲。

形式: 古风

庆元五年休宁权县郑丞吴山寺劝农次韵(其一)

骏马轻衫拂晓行,野塘春水縠纹生。

心知沮溺无寻处,犹把津头问耦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