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

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

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

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

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

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

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

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

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

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

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

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

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此诗《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与友人郑致国的重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诗人一见到昔日好友郑致国,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颔联“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运用比喻手法,将逝去的友人比作已沉入水底的泡沫,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颈联“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诗人感叹自己与世隔绝已久,内心仍难以平静,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尾联“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描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几联,“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展现了诗人与郑致国重逢时的喜悦与深情,通过谈论诗歌来慰藉彼此的白发岁月。“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描绘了自然景象,既衬托了诗人的心情,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简朴的接受与对友情的珍惜。“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表达了对相聚不易的感慨和对时光易逝的忧伤。“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预示了郑致国可能的仕途变化,表达了对朋友前程的关心与祝福。“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寄托了对个人命运与家族传承的思考。“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中保持平和与坚韧的重要性。“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表达了诗人愿意与郑致国共度余生,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与友人重逢的叙旧,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得瑞金晖评上人书因以酬之

野寺三秋别,缄书一度收。

青开今日眼,白尽昔年头。

高义嗟难得,劳生苦远游。

新亭名六以,真妄复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题六以亭

以幻聊观幻,亭将六以名。

隔林风籁息,满地月华清。

不动超千劫,随缘度一生。

有时拈榔标,划断野泉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昨日春归尽,轻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叶自成阴。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

小团宫样茗,分酌莫辞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携酒就陈安国隐居小酌

家住逍遥国,门无车马音。

十分消睡茗,一寸已灰心。

春去花应尽,潮生岸恐沉。

径须携饮具,来傍荔支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