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媚

画帘梦颤丝丝雨,银蒜深垂。燕子归时。

一点春寒恋被池。镜尘不锁双鸾影,红泪调胭脂。

碧字题眉。小砑云笺写艳词。

形式: 押[支]韵

鉴赏

这首《罗敷媚》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的闺中春景。开篇"画帘梦颤丝丝雨",以轻柔的细雨和微微颤动的画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暗示主人公在春雨中沉醉于梦境之中。"银蒜深垂",银蒜即窗帘上的装饰,深垂则显出室内静谧,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与期待。

"燕子归时。一点春寒恋被池",通过燕子归来和春寒料峭的意象,传递出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以及主人公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温暖的留恋。"恋被池"三字,既写实又寓情,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

"镜尘不锁双鸾影,红泪调胭脂",镜尘积聚,但双鸾镜中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反映出主人公对美好容颜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处寄托的哀愁。"红泪调胭脂",泪水染红了胭脂,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悲苦情绪。

最后两句"碧字题眉。小砑云笺写艳词",描绘了主人公在愁绪中提笔写字的情景,"碧字题眉"可能是寄情于词句,"小砑云笺"则展现出纸张的精致,暗含着她试图以文字排解心中愁绪,写下动人的情感艳词。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春雨中的一段闺中思绪,既有春日的温柔,又有内心的苦涩,具有浓厚的闺怨诗特色。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观演剧

凤帕笼春,鹅笙炙晓,歌尘影碍红楼。

粉郎初到,纤指卷帘钩。

谁把垂杨种遍,系香骢竟日勾留。

应休怪行云遏碧,不向鬓边流。娇喉。

才一试,人间燕妒,天上鸾愁。

奈悤悤镜里,月散霞收。

更借么弦传恨,料伤春也似悲秋。

销凝处,青衫泪湿,肠断白江州。

形式: 押[尤]韵

国香.买兰数本,香韵绝佳,为赋此解

碧槛移春,甚真香幻影,参透情根。

屏边那回无睡,绿梦初醒。

谁道灵均去后,向人天、不返秋魂。

年时目成处,有个词仙,吹瘦鹅笙。

真妃犹忆否,漫神皋解佩,别馆留簪。

露寒烟悄,应念冷尽红心。

还被东风一剪,剪愁痕、飘满湘云。

凌波翠鸾杳,写入琴弦,江上峰青。

形式:

绛都春.为琴绮赋

么弦独理。把万古东风,赚成商意。

灯畔梦痕,镜里年华都如水。人天旧怨浑弹碎。

算苦了粉郎葱指。鬘云夜堕,几番憔悴,萼华仙子。

应是。海山韵杳,尽愁心、付与断红鸾尾。

冷到玉徽,便觉相思真无味。桐丝一寸秋魂死。

更休向、爨余飘泪。最怜兰恨将销,笼鹦唤起。

形式:

归国谣

春去粉约,脂期愁里度。画栏飘满芳絮。

瘦鹃啼不住。银屏梦云无据。艳宵容易曙。

香骢知在何处。碧桃花外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