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其二十八)

寂灭性中随饮啄,渴饮饥餐无住著。

不患寡而患不均,众生和悦因斯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在寂静的内心中,随性地饮食,无论是饮水还是进食都不执着。
不担忧匮乏,而是忧虑分配不公,众生因为这种公平和谐而感到快乐。

注释

寂灭性:指心灵的平静或超脱状态。
饮啄:比喻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行为。
住著:执着,留恋。
寡:少,匮乏。
均:平均,公平。
众生:所有生命,泛指大众。
和悦:和睦愉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證道歌》第二十八首,主要探讨的是佛教中的修行理念。诗人以“寂灭性中随饮啄”开篇,形象地描述了在追求内心寂静与涅槃的过程中,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饮食,也被视为顺应自然、无执著的状态。这里的“寂灭性”指的是超越世俗欲望的佛性,“随饮啄”则意味着顺应生活所需,但不被其束缚。

接下来的“渴饮饥餐无住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我、无常住的观念,即在满足生理需求时,心中不应有所执着,一切如过眼云烟,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处。这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空”的教义。

“不患寡而患不均”引用了儒家的智慧,将这一道理引入到修行者的群体中,指出修行者不应过于忧虑物质的匮乏,而应关注内心的平衡与和谐,以及同伴之间的公平与和睦。这样,整个团体才能和谐快乐,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引导读者理解并实践佛教的平等观和无我境界,以达到内心的和悦与解脱。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證道歌(其七十七)

自从认得曹溪路,鸟道征空步坦途。

攫雾拿云风亦怕,降魔事毕念苏卢。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證道歌(其四十)

唯證乃知难可测,莫逐文章名利客。

聪明不敌死生关,五蕴皆空何苦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證道歌(其二○六)

修行恐落断常坑,说有说无只管争。

教体未全言句落,意识心随声色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

一轮秋月映悲风,数和松音标此意。

因缘究竟莫劳神,时节到来无不备。

形式: 偈颂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