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道中所见(其五)

生怕秋虫稻把稀,腰镰争出傍晴辉。

尻高首下泥中鹤,啄得黄云尽始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担心秋天的昆虫会因稻谷稀疏而作响,
农人们手持镰刀趁着晴朗的光辉争先恐后地收割。

注释

生怕:担心。
秋虫:秋天的昆虫。
稻把稀:稻谷稀疏。
腰镰:镰刀。
傍晴辉:趁着晴朗的光辉。
尻高首下:形容姿态,像鹤一样头低尾高。
泥中鹤:在泥中的鹤。
啄得:啄食。
黄云:比喻金黄的稻谷。
尽始归:直到全部收获完才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农田劳作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开篇“生怕秋虫稻把稀”表达了农民对于秋季庄稼可能受到害虫侵袭而导致减产的担忧。紧接着,“腰镰争出傍晴辉”则描绘了一幅农人在晴朗的天气中,腰间挎着镰刀(一种收割庄稼的工具),争分夺秒地工作的情景。

诗中的“尻高首下泥中鹤”用了鹤站在泥泞之中、头低尾高的生动画面,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田野里的湿润环境和鹤在此觅食的情状。最后,“啄得黄云尽始归”则写到鹤啄食完毕,在黄色的云端起飞,开始了它们的归途。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和自然景象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对劳动者不易生活状态的同情。诗句简洁明快,意境清新,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的田园诗。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九)

姑溪小队带薰风,笳鼓欢迎鹤发翁。

三十九年成一梦,几多陈迹泪痕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三)

一溪百折渡复渡,寻日如行纠篆中。

自叹劳生欲飞去,琴高借我赤鲩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二十三)

中秋有约竟须归,未到家时月已随。

不合尽情看到晓,今宵杀漫雨垂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五)

可是茅冈太无赖,苦要钱足刺船行。

却闻官路相将近,便觉山舆陡顿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