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以山名堂,层石作崖巘。
余本岩穴士,每往不欲返。
公吏呈俗书,还来愧冠冕。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别墅,名为“山堂”,其特点是层层叠叠的石头形成了独特的岩面。诗人自称是一位隐士,常常前往此地,并且每次去后都不愿意返回现实世界。这段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公吏呈俗书,还来愧冠冕”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他渴望远离尘世,但现实的官府文书和公共责任却时常召唤他回归,这让他感到不甘和羞愧,因为他无法彻底摆脱公务带来的荣耀与束缚。
诗歌通过对山中别墅的美景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厚情感。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天上之贵神,所居皆在北。
有轩正相望,慢恐取阴劾。
余常过则趋,不敢兹少息。
峦岭附梁山,汀洲随汉水。
秋容上屏障,左右二百里。
此景谁能论,残霞独凭几。
长萝托高株,晻暧蔽烟雾。
垂蔓已百尺,更引欲何处。
愿少放馀条,恐伤君所附。
水从前岩来,转入后溪去。
中间载酒下,各到客前住。
醉后皆恍然,再来无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