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繁杏青犹小,幽花落更香。
目随云雨断,恨与水风长。
蚁子何缘斗,蜂儿有底忙。
山人能弃世,游子不思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春晚游宝云寺》,描绘了春末时节游览寺庙的所见所感。首句“繁杏青犹小”写出了杏花虽多但花瓣仍显青涩,尚未完全盛开,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娇嫩。次句“幽花落更香”则强调了花朵虽然凋零,但香气更加浓郁,富有诗意。
“目随云雨断,恨与水风长”通过视觉和感受,表达了诗人目光随着云雨移动,心中却满是离愁别绪,这种情感如同流水和清风般绵延不断。接下来,“蚁子何缘斗,蜂儿有底忙”以蚂蚁和蜜蜂的忙碌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它们的忙碌与诗人的闲适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山人能弃世,游子不思乡”揭示了诗人的超然态度和游子的矛盾心境。作为“山人”,诗人看似超脱尘世,但“游子”身份又让他无法完全忘怀故乡。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用直宁论世,名成不待官。
低枝缘我有,偃盖到谁看。
秀色有新故,英姿无暑寒。
要为千岁计,岂虑万牛难。
乱石何年烂,千林昨夜黄。
晓耕来鸟雀,麦垄纵牛羊。
投老须微禄,持身阙寸长。
洗心闻吉语,时事信难量。
伏尽暑犹壮,秋生凉故迟。
蝉吟接远响,萤烛度深枝。
岁半身仍健,年侵意自悲。
情知寇公子,不作感秋词。
稍稍昏烟集,鼕鼕一再更。
短檠昏细字,高枕忘平生。
来雁妨身健,新杨唤眼明。
已须甘酒力,不用占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