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五日应物无诗岂年志俱壮未解伤秋耶以诗挑之

伏尽暑犹壮,秋生凉故迟。

蝉吟接远响,萤烛度深枝。

岁半身仍健,年侵意自悲。

情知寇公子,不作感秋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酷暑仍未消尽,秋天的凉意却来得迟缓。
蝉鸣声此起彼伏,远处的声音也能听见,萤火虫在深深的枝头飞舞。
时至半载,身体依然康健,但随着岁月流逝,心情却逐渐悲伤。
我深知像寇公子那样的人,不会因秋景而抒发伤感之情。

注释

伏尽:酷暑已过。
暑犹壮:暑气仍然旺盛。
秋生:秋天开始。
凉故迟:凉意来得较晚。
蝉吟:蝉鸣声。
远响:远处的声音。
萤烛:萤火虫。
度深枝:穿越深枝。
岁半:半年。
身仍健:身体依旧健康。
年侵:岁月侵蚀。
意自悲:内心感到悲伤。
寇公子:虚构的人物,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具有类似气质的人。
感秋词:因秋景而引发的感伤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秋后五日应物无诗岂年志俱壮未解伤秋耶以诗挑之》。诗中,诗人通过对初秋时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时光流转和个人心境的感慨。

"伏尽暑犹壮",伏天结束暑气依然旺盛,暗示了夏季的余热尚未消退。"秋生凉故迟",秋天的到来显得缓慢而迟疑,体现了秋季渐进的特点。"蝉吟接远响",蝉鸣声此起彼伏,远处也传来回响,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萤烛度深枝",秋夜萤火虫在枝头闪烁,增添了夜晚的诗意。"岁半身仍健",诗人自言虽然已过半百,身体依旧康健,但"年侵意自悲",随着岁月流逝,内心却不禁涌上悲凉之情。

最后两句"情知寇公子,不作感秋词",诗人以寇公子自比,暗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并未像一般文人墨客那样过于感伤秋景,而是保持着一种淡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秋日景象与个人心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人生阶段的思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有对自我境遇的反思,展现了宋诗的含蓄与深沉。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秋怀

稍稍昏烟集,鼕鼕一再更。

短檠昏细字,高枕忘平生。

来雁妨身健,新杨唤眼明。

已须甘酒力,不用占时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怀四首(其四)

梨埒当千户,渔防拥万头。

宁须一网尽,不为百人留。

密雨点急水,惊风擘系舟。

百年供转徙,因病得夷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怀四首(其三)

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

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

急急后飞雁,翩翩不下鸥。

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怀四首(其二)

小雨断复续,回斜落晚风。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

草与遥山碧,花欺晚照红。

口须谈世事,目已失飞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