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短筇挑酒过西湖,折得冰梢傍玉壶。
日暮醉归山路险,风流直待倩人扶。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梅花百咏(其三)杖头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赏梅的情景。诗中“短筇挑酒过西湖,折得冰梢傍玉壶”两句,巧妙地将人物行踪与梅花之美融为一体。短杖挑着酒瓶,漫步于西湖之畔,折取一枝冰清玉洁的梅花,置于晶莹剔透的玉壶旁,既展现了诗人的雅兴,也烘托出梅花的高洁与清丽。
“日暮醉归山路险,风流直待倩人扶”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醉意与风流。黄昏时分,诗人醉步归途,山路崎岖,却依然风度翩翩,直至需要他人搀扶。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的雅趣,还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不详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玉堂咫尺有神仙,翠箔笼春信不传。
日暮相思云树杳,一泓秋水月娟娟。
妆阁开奁对晓寒,菱菱影里雪团团。
素鸾舞罢却飞去,留得芳容正面看。
重重椒萼护轻寒,不放春心一点閒。
可是花房芳信晚,故应缄密待春还。
土脉阳和气候新,花房微露一分春。
想应未识东君面,犹自含羞效浅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