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跋伯时弟抚松寄傲诗集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水面低洼槎木干枯,田野荒芜玉石破碎。深夜燃烛相视心惊。
故乡的人事已无从追溯,一盏灯照亮清江之畔。
色彩展现天工之妙,光芒摇曳如海贝闪烁。锦绣囊中日月,孩童背负其中。
重逢何处找寻那孤独的松树,共赏风月在西湖边沉醉。

注释

水落:水面下降。
槎枯:枯萎的木筏。
田荒:田野荒芜。
玉碎:玉石破碎。
夜阑:深夜。
秉烛:手持蜡烛。
惊相对:惊讶地相对而坐。
故家:故乡。
人物:人事。
无传:无从追溯。
一灯:一盏灯。
清江:清澈的江面。
色展:色彩展现。
天机:自然的巧妙。
光摇:光芒摇动。
海贝:海贝。
锦囊:锦绣口袋。
日月:日月星辰。
奚童:孩童。
重逢:再次相遇。
孤松:孤独的松树。
西湖醉:在西湖边醉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而又神秘的意境。"水落槎枯,田荒玉碎"两句勾勒出一幅荒凉萧瑟的秋冬景象,水流干涸、树枝枯萎、田地废弃、玉器破裂,都显示出一种生命力已经耗竭的景象。紧接着"夜阑秉烛惊相对"则是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对蜡烛映照着这荒凉的世界,给人以无限凄凉之感。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在现实的落差。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不再有任何消息,只剩下一盏孤灯在夜晚静谧地照亮着远处的清江。这两句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则是说自然界中那种细腻而又壮丽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海洋里的珍珠在波光中闪耀,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锦囊日月奚童背"这一句则是说诗人将自己的心声和所见所感都藏于锦囊之中,而那些日月星辰般的美好时光,都被装载在那个叫做"奚童"的小小背篓里。这里的"奚童"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携带物品,象征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记忆珍藏起来。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则是在说诗人在某个地方重新遇见了一棵孤独的松树,与之亲昵,仿佛在那片风月中与松树一同沉醉。这两句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自然界永恒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掷水,余得之,戏作此解

花引春来,手擎春住。芳心一点谁分付。

微歌微笑蓦思量,瞥然抛与东流去。

带润偷拈,和香密护。归时自有留连处。

不随烟水不随风,不教轻把刘郎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催人步屧吹笙径。

可曾中酒似当时,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秋千院落寒犹剩。

卷帘休问海棠开,相传燕子归来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一斛珠.题赵霞谷所藏吴梦窗亲书词卷

镂花镌叶。满枝风露和香撷。引将芳思归吟箧。

梦与魂同,闲了弄香蝶。小楼帘卷歌声歇。

幽篁独处泉呜咽。短笺空在愁难说。

霜角寒梅,吹碎半江月。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

柳侵阑角。画帘风软红香泊。引人蝴蝶翻轻薄。

已自关情,和梦近来恶。眉梢轻把闲愁著。

如今愁重眉梢弱。双眉不画愁消却。

不道愁痕,来傍眼边觉。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