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的《次韵辉卿感春(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春日之愁的细腻感受,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欲写春愁上粉笺”,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心中的春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又感到无从下笔的矛盾心理。接着,“只凝幽思恨遥天”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诗人似乎在思考着如何将这份幽深的思绪与遥远的天空联系起来,暗示了春愁的深远与难以言喻。
“尘埃漫蠹霞书字,日月终亏锦瑟弦”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岁月的流逝比作尘埃侵蚀书上的字迹,以及日月的亏缺影响着琴弦的振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变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夜听子规攲醉枕,晓看新燕立疏烟”描绘了夜晚与清晨两个场景,子规鸟的啼鸣与新燕的飞翔,既增添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也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期待。子规鸟的啼声仿佛是深夜的低语,而新燕的出现则预示着新的开始,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最后,“冷灰残烛相遭惯,触拨东风不记年”两句,以冷灰残烛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而“触拨东风不记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日之愁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