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傅寄庵太史册封周府

长安七月天气凉,皛皛银河万里长。

驱车出饯剪桐使,远赋皇华度汴梁。

汴梁形胜称都会,山如龙蟠水如带。

地当天中控上游,百二崤关雄胜概。

君是经闱侍从臣,广厦细旃日讨论。

五夜照归莲炬燄,六时赐出大官玲。

只今暂辍承明席,遥分玉节展周亲。

梁苑平台似畴昔,未少邹枚骚雅客。

赋雪群推马长卿,授简当筵谁与敌。

词臣还计缓王程,休沐翻为锦里行。

此时南浦波初绿,此时匡山月正明。

石镜夜悬青黛合,香炉晓望紫烟轻。

日月湖,龙沙岸,中间窟宅多仙灵。

瑶草琪花满地生玉堂,仙吏归去桃花树底吹鸾笙。

应有旌阳彩鸾诸真,云中来下迎可那。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送别傅寄庵太史册封周府的场景,以长安七月的凉爽天气开篇,银河万里长,营造出壮阔的背景。随后点出送别的地点和人物身份,傅寄庵作为侍从大臣,其地位与职责被详细描述。诗中穿插对汴梁城的赞美,以其山川形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都会的繁华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广厦细旃”、“五夜照归莲炬燄”等细节,展现了傅寄庵在朝廷中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傅寄庵即将前往周府的旅程的想象,表达了对其职务暂时暂停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他在新职位上将发挥的作用的期待。通过“梁苑平台似畴昔”、“未少邹枚骚雅客”等诗句,诗人将傅寄庵比作古代文人,暗示他不仅是一位官员,更是一位具有文学才华的人物。在“赋雪群推马长卿,授简当筵谁与敌”两句中,诗人直接引用了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傅寄庵的文学才能。

最后,诗中描绘了傅寄庵即将前往之地的自然美景,“石镜夜悬青黛合,香炉晓望紫烟轻”,以及“日月湖,龙沙岸,中间窟宅多仙灵”的神秘氛围,暗示了周府的特殊之处。同时,诗人也提到了与仙界的联系,预示着傅寄庵此行可能带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既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庄重与深情,又蕴含了对傅寄庵个人才华与未来成就的肯定与期待,是一首兼具情感与文化内涵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碎器瓶

己甘玉共碎,肯藉瓦能全。

漾水纤鳞跃,欹花细锦鲜。

陶成煮白石,炼就补青天。

秋月冰壶裂,春蚕丝茧缠。

珊瑚笼铁网,蝌蚪蚀苔笺。

纹杂罘罳簟,光分玳瑁筵。

质莹高玉案,晕积近炉烟。

若是词人掷,声同作赋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节寿篇为谢大行寿母

乾坤清淑气,之子禀能全。

同穴心宁负,存孤死未捐。

歌传黄鹄咏,诗诵柏舟篇。

玉貌先时毁,冰心映日妍。

机丝寒夜月,妆匣冷秋烟。

太史风方采,仙郎名已传。

定评舆论合,特命九重宣。

泉壤回阳日,杯捲慰暮年。

中流有柱石,万古砥长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夜登黄龙洞作

出郭若不早,到山日已昏。

阪从灯下陟,草自雾中扪。

未历诸山胜,先寻古洞源。

敢誇济胜健,还藉土人援。

径窄时分队,山欹欲悸魂。

登登路逾窅,望望岭加尊。

遇石频思憩,穿岩或借蹲。

风来时作阵,瀑响听如奔。

俗骨何当换,幽怀暂许论。

一身怜秽浊,双足想腾骞。

稍过流杯石,知为天洞门。

荒祠无卧具,聊共枕松根。

形式: 排律

同陈治甫邓伯乔何龙友朱惟四何伯承游峡山登眺虚岩绝顶得二十韵

神工开佛刹,鬼斧凿虹桥。

两峡攒流小,孤峰抱寺遥。

烟霞低几槛,钟梵落江潮。

洞古云常湿,崖阴雪未消。

昔来望空翠,此日陟岧峣。

萝月诸天近,松风万壑骄。

鸟啼皆说法,霞起尽成标。

灵药芝田供,金绳觉路招。

日车何用驾,风驭似相邀。

鹤度瑶笙响,云开绛节朝。

尘襟思洗涤,仙路隔冥寥。

俯仰成今昔,年华老世嚣。

此身何著落,生趣转萧条。

方外期高尚,区中惬久要。

宁须待婚嫁,且去混渔樵。

服制山中薜,粮收峡口苗。

回头当早早,失路恐迢迢。

有分寻真去,无才免俗谯。

悟来翁失马,梦去鹿蒙蕉。

天明解缆去,又任梗蓬飘。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