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坐游李左藏园常父子骏明叔毅父元忠时新除宣守不与朝参故断章及之

王城虽多贤,相过每希阔。

今夕复何夕,共此青天月。

邻园初刬筑,咫尺夷且洁。

胡床占势便,漫不就行列。

素华正冲融,湛露已凝冽。

群星亦自喜,点点欲萤灭。

衣襟稍凄凉,何处有炎热。

夐宜在山谷,乃复近城阙。

高谈追鸿冥,不堕世羁绁。

趣驾公等归,晨鸡有朝谒。

形式: 古风

翻译

京城中虽然有许多贤才,但相互拜访总是难得机会宽裕。
今夜又是何等良夜,共享这明亮的青天之月。
邻近的园林刚刚平整修筑,近在咫尺,清静而洁净。
竹席占据地势便利,却随意摆放,不拘行列。
皎洁的月光温暖而明亮,然而露水已经结冰,寒意渐浓。
星星也感到欢喜,闪烁如同即将熄灭的萤火虫。
衣襟微感凉意,哪里还有炽热的地方。
这样的夜晚适合在山谷中度过,却又靠近了城池。
高谈阔论,如同追逐天边的鸿雁,不受世俗束缚。
催促你们这些朋友回去,清晨的鸡鸣声提醒着我们明日的朝见。

注释

贤:贤才。
希阔:难得宽裕。
青天月:明亮的月亮。
刬筑:平整修筑。
夷且洁:清静而洁净。
胡床:竹席。
冲融:温暖。
湛露:结冰的露水。
萤灭:闪烁如熄灭的萤火虫。
夐宜:适宜。
鸿冥:天边的鸿雁。
晨鸡:清晨的鸡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游园的宁静画面,诗人在月光下与友人共同享受着清凉的夜晚。王城中的士人虽然众多,但能真正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却不常见。这一夜,他们一起仰望同一个清澈的蓝天和明亮的月亮。

邻近的园林刚刚修剪过,环境整洁而安静。胡床(一种草本植物)随处可见,它们的生长状态似乎在告知着某种自然之道。而诗人似乎对这种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不急于行动,只是在随意地观察周围的景象。

素华可能指的是月亮,正冲融表明它的光芒洒落得非常柔和。湛露已凝冽则是说夜晚的空气中已经开始有了凉意。群星在天空中闪烁,每一颗星星都似乎在享受着自己的宁静,点点欲萦灭,或许是在形容它们即将隐没在黎明前的微光之中。

诗人的衣襟因为夏夜的凉风而感到稍有凄凉,但这种感觉与炎热的日间形成鲜明对比。夐宜在山谷,乃复近城阙,这里可能是在强调诗人更喜欢远离尘嚣,在自然中寻找宁静,同时又不远离城市。

高谈追鸿冥,是在说诗人与友人的交谈超脱世俗,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不为世间的羁绊所束缚。最后一句“趣驾公等归,晨鸡有朝谒”,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这美好的夜晚永远持续下去,即使到天亮时,听到早晨鸡鸣声,也不愿意结束这愉悦的聚会。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家居三首(其三)

邑居不见江山景,去马来车喧万井。

冷落重帘日影西,萧条四壁人初静。

轻飙卷空云幂幂,水影天光同一色。

满樽浊酒愁不醒,怅忆松江万里行。

形式: 古风

家居三首(其二)

晓色夺灯焰,秋寒侵薄帷。

漏冲吟思断,风从魂梦归。

万虑不婴抱,一心初息机。

都忘尘土上,裘马斗轻肥。

形式: 五言律诗

徐成之园亭三咏(其三)石盘

攻玉为方盘,可据以饮食。

又可安文枰,两仙相对奕。

簿书应接罢,胥不留踪迹。

散步到其间,如临苍山壁。

下有清冷波,滟滟欲侵席。

坐兼仁智乐,岂独烦襟释。

长沙春正妍,樽酒会嘉客。

好事清河翁,题名刻之石。

形式: 古风

徐成之园亭三咏(其二)竹径桃花

辟地不盈亩,点缀成阻修。

相招竹林逸,更作桃源游。

绰约新饮露,琅玕曾倚秋。

春风荡人意,此境独清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