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边上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以及边塞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首句“惊马吹悲篥”,以“惊马”和“悲篥”的形象,营造出边塞特有的紧张与哀愁氛围。马匹因某种原因而受惊,发出嘶鸣,这嘶鸣被悲篥(一种古代乐器)的悲凉之声所呼应,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凄厉与悲壮。
接着,“边风助苦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与情感的沉重。边塞的寒风不仅吹动着大地,也吹动着人心,使得原本就苦涩的声音更加凄惨,仿佛连自然界的风也加入了这场情感的共鸣之中。
最后两句“城南有思妇,梦里听分明”,将视角转向了一个特定的人物——城南的思妇。她或许在梦中,或许在现实,但无论如何,她都能清晰地听到那来自远方的悲凉之音。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巨大创伤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