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净慈西堂简敬叟》。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净慈寺西堂的环境与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敬叟这位僧人的赞美与期待。
首句“西菩无道潜,西林无义铦”以“西菩”和“西林”象征净慈寺的庄严与神圣,暗示简敬叟的修行之地充满了深厚的佛法气息。接着“两山钱塘湖,鱼鸟空毫纤”描绘了钱塘湖畔的宁静景象,鱼鸟在湖面自由自在,象征着简敬叟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咄哉简敬叟,老丑复何有”一句,诗人以一种戏谑的语气赞扬简敬叟的外貌虽老且丑陋,但其内在的智慧与修为却令人敬仰。接下来“火燄里翻身,冷地里合口”形象地描述了简敬叟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冷静应对,如同在火焰中翻身,又能在寒冷之地闭口不言,展现出他的坚韧与智慧。
“谁谓天地大,而今岁月淹。冬寒倍冽冽,夏暑常炎炎”四句,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换,表达了对简敬叟在如此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心平静的敬佩之情。最后,“众生难化度,少病少魔否”表达了对简敬叟能够引导众生脱离苦难,减少疾病与烦恼的期待。
“引领而望汝,平荷荫堤柳”则以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了对简敬叟的深切期待与敬仰,希望他能够像堤边的荷花一样,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洁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简敬叟作为僧人的独特魅力与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与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