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淑人卞氏挽章

樛木阴正繁,采蘋人已远。

空馀桃李花,不辨春深浅。

忆昔菟裘成,君子悬舆返。

久劳欣共逸,相对日三饭。

杂佩出房清,朱弦送声缓。

每怜尊酒深,未觉年华晚。

儿女情所钟,垂老尤缱绻。

死丧忽相继,肝肠成寸断。

一疾遂不支,百年何曾满。

皓首失同心,老泪盈双眼。

翩翩丹旐扬,望望牛眠坂。

惨淡悲风生,凄凉蒿里挽。

玄堂閟周翣,贞石蟠秦篆。

冠帔不俱藏,春秋时一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封淑人卞氏挽章》由明代学者罗钦顺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与怀念。诗中以樛木、采蘋、桃李花等自然景象起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逝者与世长辞的场景。

“樛木阴正繁,采蘋人已远。”开篇即以樛木的茂盛和采蘋人的离去,象征逝者的离世,以及生者与逝者之间的距离感。樛木的繁荫与采蘋人的远去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也暗含了对逝者离去的感慨。

“空馀桃李花,不辨春深浅。”桃李花开,春意盎然,但面对逝者,生者却无法分辨春之深浅,表达了对逝者离去后,生活中的美好与哀伤交织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诗人回忆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忆昔菟裘成,君子悬舆返。久劳欣共逸,相对日三饭。”通过回忆与逝者的相聚时光,表达了对逝者人格魅力的赞美和对共同经历的美好回忆的珍惜。

“杂佩出房清,朱弦送声缓。”这里运用了音乐的比喻,以清雅的杂佩和缓慢的朱弦声,象征逝者离开时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表达了生者内心的哀痛与不舍。

“每怜尊酒深,未觉年华晚。”即使在欢聚之时,也难以掩饰对逝者的思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逝者永恒的怀念。

“儿女情所钟,垂老尤缱绻。”即便到了垂暮之年,对逝者的感情依然深厚,体现了深沉的家族情感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最后,“死丧忽相继,肝肠成寸断。”直面生死的残酷,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内心的痛苦。

“一疾遂不支,百年何曾满。”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逝者早逝的遗憾。

“皓首失同心,老泪盈双眼。”描述了老年失去伴侣的孤独与悲伤,以及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翩翩丹旐扬,望望牛眠坂。”通过描述葬礼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气氛,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

“惨淡悲风生,凄凉蒿里挽。”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悲风、蒿里(古代葬礼之地),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氛围。

“玄堂閟周翣,贞石蟠秦篆。”描述了逝者安息之所的庄严肃穆,以及墓碑上刻有的文字,象征着逝者精神的永存。

“冠帔不俱藏,春秋时一展。”表达了对逝者遗物的珍视,以及每年春秋时节对逝者的祭奠,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整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回忆、音乐、时间、家族情感等多个维度,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对逝者尊重与缅怀的精神内涵。

收录诗词(510)

罗钦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贞母咏

朝读贞母传,夕吟贞母诗。

母寿今八旬,芳名千载垂。

昔归君子室,心德两相宜。

执手奉承说,黄发以为期。

烹凫酌美酒,从容理朱丝。

清音正盈耳,桃华犹满枝。

溘乘埃风去,弃我真若遗。

哀来无昼夜,昼哭声转悲。

逝将从君往,重结深长思。

有身嗟未判,辛苦安得辞。

继体心所切,悬弧事竟奇。

深闺寒复暑,长养实勤斯。

聪明自天锡,教诲亦不迟。

居然富文学,下笔惊主司。

名题黄金榜,班簉白玉墀。

爵位既频陟,恩封遂屡貤。

尊荣倾邑里,光彩焕门楣。

盛德固有报,始望那及兹。

彼哉须眉具,长佩纷陆离。

当几靡定力,王业何由熙。

人间有贞母,岂得无男儿。

贞母宜万寿,非独闺门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持节瞻云图为符台刘克柔赋

马首太行北,孤云渺江东。

忡忡刘子心,炯炯如狄公。

大江日夜流,云舒还复卷。

王事有程期,游子安得返。

何时拜家庆,春酒碧于油。

坐令回首处,变作綵云浮。

归装不自由,图画先春就。

稽首附征鸿,封君千万寿。

形式: 古风

悼内(其一)

墙头桃李花,墙下多芳草。

忽忽又逢春,春光空复好。

食案顿萧条,尘衣日颠倒。

嗟我同心人,云胡不偕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悼内(其二)

春深风已和,入户但凄凄。

逝水无复返,德音终不迷。

去年双飞燕,又入梁间栖。

我心非金石,能不增惨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