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八咏(其二)文举塔

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

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

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

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探索宇宙的奥秘,言论源自南方的智慧之源。
万物归一,谁能说这究竟是对是错?
车辙映照在青松下的门影中,过往显赫人物曾经过。
还留有几座古塔,高耸入云,直逼天边的彩霞。

注释

圆旨:宇宙的奥秘。
双林:南方智慧的象征。
卮言:深奥的言论或哲学思想。
南华:《庄子》的别称,道家经典。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归一:万物统一的观念。
正非邪:正确与错误的界限。
门影:车马过后的痕迹。
青松: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贵侯车:权贵者的车辆。
犹遗:仍然留存。
数层塔:多层的古塔。
岌岌:形容塔身高耸。
凌飞霞:直插云霄,仿佛超越了霞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拯的作品,名为《破山八咏·文举塔》。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借助古人故事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的情怀和哲理。

"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 开篇即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圆旨"指的是圆润的山势,而"探双林"则是说山势如同探寻着两棵树木。"卮言"是一种古代的文字结构,这里用来形容山势盘曲而深邃,"发南华"可能暗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和赞美。

"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 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的人生态度。"万里归一空"表明一切归于虚无,而"谁云正非邪"则是对世间是非的质疑和超越。

"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 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门影摇青松"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而"曾回贵侯车"则是对历史上的某位贤者的追忆。

"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 最后两句以壮丽的景象收束全诗。"犹遗数层塔"可能指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文举塔,而"岌岌凌飞霞"则是对这座塔在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之势。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古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面对现实与历史时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1)

刘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破山八咏(其四)龙门涧

白龙斗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破山八咏(其一)兴福寺

峨峨乌目山,曾临贵侯宅。

重房昔珠翠,峻宇焕金碧。

泉激晨霞明,松摇暮云白。

宜尔山中人,日轮自朝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破山八咏(其五)体如塔

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

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

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

形式: 古风

破山八咏(其六)宗教院

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

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

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

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