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佛教典故和隐逸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芥子容须弥"运用了小能包容大的比喻,表达人生的包容与豁达;"不闻尺寸羁"则强调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自由。诗人提到"道力驰猛虎",意指修行者的强大内心,却选择避开象征困难的"虎溪",暗示内心的超脱。
"一溪限足迹,四大空何为"进一步阐述,即使世间万物皆空,人的脚步仍受现实所限。诗人推崇陶渊明的饮酒自适,但也提醒不要过于宽松到忽视规则,"恐君白莲社,圆碍自相歧",暗示遵循佛法的同时也要避免陷入教条的束缚。
最后两句"作亭志三笑,匪笑忘清规",通过"三笑"的故事,表达了对智者淡然处世态度的赞赏,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智慧时不应忘记基本的道德准则。"应笑杖端锡,不及虎穴窥"以禅宗故事结尾,寓意深入体验生活,甚至面对挑战,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修行的体验,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