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犛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翻译

在卢溪郡南的夜晚泊船停留,夜深时分听到两岸传来羌戎的歌声。
那时月亮隐没,黑暗中猿猴哀鸣,细雨沾湿衣裳,让人感到忧愁。
有一位被贬的官员登上高楼,不说话也不睡觉,弹奏起箜篌。
琴声如同蓟门秋日的桑叶凋零,风沙呼啸在青冢之上。
将军骑着汗血宝马深入匈奴战场,战斗未曾停歇。
战争结束,黄旗一挥,兵马收整,被杀的胡人尸体堆积如山。
因伤残而被流放到边疆的人,穿着漠北的羊皮袍。
他们面容憔悴,以手掩面,眼中泪水盈满,深陷眼眶。
思念家乡的牦牛肉,想说话却哽咽难言,手指咽喉。
有人勉强能发出声音,意思是遭到了边疆将领的欺压。
他们家族五代为藩属,留在汉朝,常在黄河弯曲处的草原上游牧。
拥有五万只骆驼的部落众多,皇帝赐予飞凤金盔。
为君主征战如同过计数,平静地扫平阴山,连鸟儿也不敢停留。
家中藏有特赐的铁券,享受特殊优待,即使千斤黄金也不屑去求。
但家族最终分散,成为囚徒,身处荒僻的溪谷,琴声凄凉。
草木似乎也感伤,风声飕飕,我本志在为国解忧。
曾在明光殿前讨论国家大计,潜心研究兵法。
为君主策划战略,对山川地形了如指掌,无人能及。
奉皇帝旨意实施怀柔政策,提笔决策如寒霜夺钩。
连鬼神都不知道其中奥秘,对百姓的怜爱如同对待微小的生命。
计划逐步从北方撤军,让投降者拜见于御沟旁。
使天下停止干戈,何必再用班超这样的定远侯去远方征战,史官记录这一切,是否恰当呢?

注释

卢溪郡:地名,位于古代中国。
夜泊舟:夜晚停船。
羌戎: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
讴:唱歌。
月黑:没有月光,夜晚很暗。
猿啾啾:猿猴发出连续的哀鸣声。
微雨:细雨。
沾衣:雨水打湿衣服。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高楼:高大的楼阁。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
蓟门: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飒飒:风声或其他快速移动的声音。
青冢:这里可能指代边疆的坟墓。
铁骢:黑色的马,常用来形容战马。
汗血流:形容马劳累至极。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黄旗:古代军队中的指挥旗,这里象征命令或胜利。
兵马收:军队集结或战斗结束。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疮病:受伤或患病。
配边州:被发配到边疆地区。
羔羊裘:用羔羊皮制成的袍子。
颜色:脸色,面色。
饥枯:因饥饿而憔悴。
掩面羞:用手遮住脸,表示羞愧或悲伤。
犛牛:牦牛,一种生活在高原的牛。
指咽喉:用手势示意喉咙,表示说不出话。
强壮:身体健壮的人。
咿嚘: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边将雠:被边疆将领所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疆的征战生活和内心世界。开篇以“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设定了静谧而又略带忧虑的氛围,接着通过“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表现出将军心中的忧伤和孤独。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在“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一句中,将军的形象被描绘得更加深刻,他不是简单的战士,而是一个有文化修养、懂得音乐的人。随后的“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则是将军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在战争的间隙中寻找着一丝慰藉。

接下来的几句:“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军的英勇,但同时也透露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多次提到“边州”、“河曲游”等地名,强调了将军远离故土、长期在边疆征战的情状。他们不仅承受着战争的创伤,还要面对生还后的孤独与冷清,如“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所描绘。

将军的乡愁和对战争的厌倦在“思还本乡食犛牛,欲语不得指咽喉。”中得到了表达,他渴望回到家乡,但又无法言说这份情感,只能默默承受着战场上的苦难。

而在“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中,我们看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联系,将军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为君百战如过筹”等句子,展示了将军对战争的熟视和他对于胜利与失败的深刻理解。同时,他也在寻找着一种超越战争的精神寄托,如“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所示,这是一种对于荣誉、信仰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最后,“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等句子表达了将军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细节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一位边疆将军复杂而沉重的心灵世界,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杰作。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裴六书堂

闲堂闭空阴,竹林但清响。

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经纶精微言,兼济当独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静法师东斋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净眼师房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形式: 古风

题灞池二首(其一)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