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瑞鹤仙》是清代诗人蔡捷所作,以宜兴周贞女未嫁而守节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女子对爱情与道德的坚守。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周贞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她对父母之恩的深重感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麻衣因嫁设”,开篇即点明了周贞女的身份和处境,她虽身着麻衣,却因未嫁而设,暗示了她的特殊身份——未嫁而守节的贞女。“伴鬼幄孤灯,夜分明灭”,描绘了她夜晚孤独的生活情景,孤灯下与鬼相伴,既凄凉又充满神秘感,反映了她生活的寂寞与无奈。
“朦胧若来接,向未知郎面,转生羞怯”,进一步刻画了周贞女在面对爱情时的复杂心理。她虽然渴望爱情,但又因未知对方面貌而感到羞怯,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谨慎。
“冰心皎洁。誓毕生、空床对月”,表明了周贞女对爱情的坚守和对贞洁的承诺。她以冰心自比,誓言终身独守空床,对月许愿,表达了她对贞洁的珍视和对爱情的忠诚。
“想当年、抱雁家来,已把双翎分折”,通过回忆当年的情景,展现了周贞女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她为了爱情与家庭的牺牲,将双翎(象征爱情与自由)分折,体现了她对爱情与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休说。冥途辽绝,温凊翁姑,死生何别”,表达了对周贞女死后仍能尽孝的肯定,即使在冥界也能照顾父母,体现了她对父母之恩的深深感激和对孝道的坚持。
“古今义烈,差片念,误清节”,指出周贞女的行为在古今皆为义烈之举,即使是一念之差,也足以玷污她的清白,强调了她行为的高尚与纯洁。
“拚伶仃形影,抛将同衾,熬到泉台共穴”,展现了周贞女愿意忍受孤独,与爱人共赴黄泉的决心,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莫道巾帼柔肠,须眉谁埒”,最后以反问的形式,赞扬了周贞女的坚韧与勇敢,指出即使是男性也无法与之相比,强调了女性在道德与情感上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周贞女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对爱情与道德的坚守,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女性美德的赞美和对爱情与亲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