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遇(其五)》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描绘桃源洞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桃源洞为背景,描述了这里与世隔绝的环境,子孙们仿佛已经忘记了晋代的更迭,依然保持着秦人的衣着习俗,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吾爱桃源洞,幽居绝世氛。”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桃源洞的喜爱,这里的“幽居”不仅指地理位置的隐蔽,更是心灵上的避世。接着,“子孙忘晋代,衣服自秦人。” 描述了桃源洞内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外界变迁的影响,保持着古老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宁知镐池壁,久遗祖龙君。” 这一句则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桃源洞的存在如同古代传说中的避世之地,与现实世界的权力斗争相隔绝。接下来,“招魂长城下,不来早问津。” 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逃避之意。
最后,“愿将鸡犬去,永与麋鹿群。”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桃源洞的居民一样,过上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甚至愿意带上家禽一同前往,融入麋鹿的群体之中,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与矛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