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群。
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才俊的英姿飒爽和才艺横溢。"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群"表明诗中的人物已经成为了汉室(即唐朝)的栋梁之材,他的才华如同骄傲的骥子般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独树一帜。"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则强调了他文武双全的才能,不仅书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剑术也技压群雄,让世人钦佩。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这一句,通过对"归觐"(回家拜访父母)和"出师"(指完成学业)的描写,展现了诗中人物频繁的来往以及他对军事的自信。最后一句"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志存高远的情怀,对于来去之间的距离和艰难视若无睹,只关注如何挥动马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才子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于年轻一代才俊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他们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和祝福。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东土忽无事,专城复任贤。
喜观班瑞礼,还在偃兵年。
膏雨带荥水,归人耕圃田。
遥知下车日,万井起新烟。
忆家望云路,东去独依依。
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
遥羡书窗下,千峰出翠微。
远路接天末,怪君与我违。
客程千嶂里,鸟道片云飞。
树色连青汉,泉声出翠微。
锦城花月下,才子定忘归。
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
世路宁磋别,空门久息心。
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
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