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三十五)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三十五首,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首句“殷忧令志结”,开篇即点明内心的沉重忧虑,使得意志凝结,难以舒展。接着“怵愓常若惊”描绘出一种持续的警觉和不安,仿佛时刻处于惊惧之中。这种状态贯穿始终,没有片刻的安宁。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两句,通过对比逍遥与现实的落差,以及朱花(象征生命力)的突然凋零,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昆虫的鸣叫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轮回,也是个体生命走向衰败的写照。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惑,即使在情感上未能找到共鸣,也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这里流露出对人与人之间真正情感交流的渴望。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一句,诗人以鸟自喻,希望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发出一声哀鸣,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这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生命短暂、痛苦的感慨。

最后,“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引用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和仙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然而,这种追求是否能够实现,又是否值得,成为了诗中留给读者深思的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阮籍对生命、自由、孤独、绝望与希望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特有的哲学与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98)

阮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字:嗣宗
  •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 生卒年:210~26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十六)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咏怀(其三十七)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

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怀(其三十八)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

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

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势路自穷达,咨嗟安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九)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