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秋怀十一首(其七)

窗几生新凉,灯火照初暗。

省己有昨非,探怀无宿憾。

古书恣掀翻,古意薄窥瞰。

心将游寂寞,语复攻苦淡。

实歉名忌浮,才疏得惩滥。

守志惧不坚,入道恐成暂。

性抑戒戕贼,心猿思系缆。

有友频琢磨,无官自校勘。

澹然学杨雄,不恨储无甔。

形式: 古风 押[勘]韵

鉴赏

此诗《和韩秋怀十一首(其七)》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学问与修身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自我反省的过程,以及在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时的种种感悟。

首句“窗几生新凉,灯火照初暗”,描绘了夜晚室内的情景,窗外微凉,室内灯火昏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状态的投射,暗示着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

接着,“省己有昨非,探怀无宿憾”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自我反省过程。他回顾过去,认识到自己曾经有过错误的行为或想法,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没有留下任何遗憾,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反思和对于自我成长的肯定。

“古书恣掀翻,古意薄窥瞰”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献的热爱和深入探索的精神。他随意翻阅古书,试图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心将游寂寞,语复攻苦淡”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追求学问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孤独感和艰难。他愿意独自面对内心的寂寞,同时在言语上也追求简朴淡泊,这反映了他在精神层面的高洁追求。

“实歉名忌浮,才疏得惩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与才华的审慎态度。他深知真正的价值在于实际的贡献而非虚名,同时意识到自己的才能有限,避免过度泛滥,保持谦逊。

“守志惧不坚,入道恐成暂”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坚持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努力可能只是暂时的,强调了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性抑戒戕贼,心猿思系缆”两句,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对于控制自己情绪和欲望的努力,希望像拴住心猿一样,抑制内心的冲动,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有友频琢磨,无官自校勘”表明了诗人珍视友情,认为朋友之间的交流是提升自我、修正错误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没有官职束缚的情况下,能够更加自由地学习和思考。

“澹然学杨雄,不恨储无甔”以杨雄自比,表达了诗人追求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态度,即使生活清贫也不以为憾。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八)

贤关蔼多士,头角争轩轩。

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

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

东园柿栗熟,采摘供盘餐。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

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

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

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

形式: 古风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九)

吾庐有脩竹,滴翠凝不乾。

天风一吹拂,终夜鸣琅玕。

黄杨亦嘉树,一瓮何团团。

日暮飞禽归,啾然欲求安。

嗟予欲何为,屡涉吴江澜。

一名竟未就,举弹空飞丸。

对竹赏佳树,聊系予征鞍。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十)

商飙起何处,古树生秋声。

肃肃夜气寂,悠悠月华明。

兀兀念前古,孜孜殚寸诚。

默默守孤陋,兢兢防满盈。

兴至役诗匠,愁来驱酒兵。

自适布衣愿,未觉青衫荣。

长须与赤脚,亦足供使令。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十一)

鲜鲜霜中菊,谁云晚不好。

开日即重阳,虽晚亦同蚤。

对景便须醉,浮生苦难保。

胡为楚大夫,不饮致枯槁。

何如醉乡人,虽醉亦有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