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澎湖屿

渺矣澎湖屿,海中天一涯。

岛开环四面,民聚约千家。

风剥山无树,潮侵石有花。

捕鱼生计足,不解植桑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屿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首句“渺矣澎湖屿,海中天一涯”,以“渺”字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澎湖屿在浩瀚大海中的孤独与遥远,仿佛是大海中的一片孤岛,与天边相接,给人一种辽阔而寂寞的感觉。

接着,“岛开环四面,民聚约千家”两句,转而描述澎湖屿的地理特征与人口情况。岛屿四周被海洋环绕,岛上聚集了大约一千户人家,展现了海岛生活的独特风貌。

“风剥山无树,潮侵石有花”则进一步描绘了澎湖屿的自然景观。由于常年受海风侵蚀,山上的树木稀少,但海边的岩石却因海水的侵蚀而生长出奇特的花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象。

最后,“捕鱼生计足,不解植桑麻”点明了岛上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依靠捕鱼为生,生活富足。同时,也暗示了岛上可能缺乏适宜种植桑麻的土地或条件,反映了澎湖屿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澎湖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以及岛上居民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是一幅生动的海岛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1)

景考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偕唐璞亭司马杜春墅邱瑶圃广文陈瑶阶山长邱爱庐砚长游鲫鱼潭留饮潭上书室(其一)

东海渊渟别一湖,偕游竟日足欢娱。

微风蹙浪清如许,远岫笼云淡欲无。

自得锦鳞时在藻,翩然浅濑起飞凫。

倚阑共咏溪山胜,写入新诗当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夏日偕唐璞亭司马杜春墅邱瑶圃广文陈瑶阶山长邱爱庐砚长游鲫鱼潭留饮潭上书室(其二)

一鉴空明泛画船,淡妆浓抹欲争妍。

绿榕深锁湖亭日,修竹轻摇野渡烟。

遣兴如斯同白傅,移情何用学成连。

渔歌晚唱晴霞落,髣髴三潭印月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法华寺

路转幽篁里,逶迤匝浅苔。

刺桐将合抱,香檨未成胎。

楼耸悬钟鼓,庭荒辟草莱。

烧檀飘户外,啼鸟傍林隈。

离德昭金殿,禅心悟劫灰。

虽多收败叶,渐欲变枯荄。

观射亭犹在,息机人未回。

无心溪水去,有意野云来。

残蕊风轻剪,寒炉火欲煤。

村烟空处渡,野色望中开。

谁展挥毫手,同倾瀹茗杯。

犹迟辞丈室,相顾两无猜。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九日红毛楼登高

佳哉重阳节,何处寄遨游。

旷怀千载上,独陟红毛楼。

红毛楼上风景好,西望大江流浩浩。

怅往悲来兴不穷,直须搔首问苍昊。

飘飘云外响风筝,扶摇直上奋鹏程。

俯视众山皆渺小,宁甘卑屈负生平。

荆州王粲凭阑叹,何如彭泽醉篱畔。

笔未题糕愧未豪,壮心不已且登高。

君不见龙山会上孟参军,风吹帽落自超群。

又不见茱萸囊黄菊酒,风流自昔传重九。

但应借取馀杯醉,休论荷兰当日事。

圣朝一统庆咸宁,此日登临皆天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