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

路转幽篁里,逶迤匝浅苔。

刺桐将合抱,香檨未成胎。

楼耸悬钟鼓,庭荒辟草莱。

烧檀飘户外,啼鸟傍林隈。

离德昭金殿,禅心悟劫灰。

虽多收败叶,渐欲变枯荄。

观射亭犹在,息机人未回。

无心溪水去,有意野云来。

残蕊风轻剪,寒炉火欲煤。

村烟空处渡,野色望中开。

谁展挥毫手,同倾瀹茗杯。

犹迟辞丈室,相顾两无猜。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法华寺内的一番静谧与深邃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首句“路转幽篁里”,便已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引导着读者步入一片竹林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逶迤匝浅苔”一句,进一步展现了小径两旁覆盖着一层薄薄青苔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生机。随后,“刺桐将合抱,香檨未成胎”两句,通过描述即将长成合抱粗的刺桐树和尚未成熟的香檨,不仅展现了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楼耸悬钟鼓,庭荒辟草莱”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庄严与自然环境的荒凉对比,钟鼓楼高耸入云,而庭院则被杂草丛生,这种对比更显出寺庙的古老与历史的沉淀。接下来,“烧檀飘户外,啼鸟傍林隈”则通过檀香的飘散和鸟儿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内外的和谐与宁静。

“离德昭金殿,禅心悟劫灰”两句,既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离欲、觉悟,又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不灭。随后,“虽多收败叶,渐欲变枯荄”则以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流转。

“观射亭犹在,息机人未回”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无心溪水去,有意野云来”则以溪水的自然流动和云朵的自由漂浮,象征着人生态度的淡泊与超脱。

“残蕊风轻剪,寒炉火欲煤”描绘了冬日里的景象,残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炉火即将熄灭,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村烟空处渡,野色望中开”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远方景色的开阔,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最后,“谁展挥毫手,同倾瀹茗杯”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相聚品茗的向往,而“犹迟辞丈室,相顾两无猜”则寄托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心灵纯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法华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佛法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收录诗词(2)

曾源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红毛楼登高

佳哉重阳节,何处寄遨游。

旷怀千载上,独陟红毛楼。

红毛楼上风景好,西望大江流浩浩。

怅往悲来兴不穷,直须搔首问苍昊。

飘飘云外响风筝,扶摇直上奋鹏程。

俯视众山皆渺小,宁甘卑屈负生平。

荆州王粲凭阑叹,何如彭泽醉篱畔。

笔未题糕愧未豪,壮心不已且登高。

君不见龙山会上孟参军,风吹帽落自超群。

又不见茱萸囊黄菊酒,风流自昔传重九。

但应借取馀杯醉,休论荷兰当日事。

圣朝一统庆咸宁,此日登临皆天赐。

形式: 古风

赴台南

平明野旷树低天,日影经南薄晓烟。

淡水波澜新港渡,尖山傀儡小阳年。

当寒不雪犹春到,岁暮还耕恍夏前。

隶籍版图归圣化,村舂相杵户相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赴旧社口

虚亭掩映竹篱斜,静处云深载酒家。

凿径看人游草地,当门有犬吠桃花。

手书未读鸡鸣卷,舌本留甘鹤避茶。

试看燕南还社日,时从杏雨幕檐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赴罗汉门

谁将有性会存存,出入能知内外门。

成佛观音称大士,化身罗汉本归魂。

埔头家尽溪边竹,山脚人归雨暮村。

漫道游行空色相,个中何地不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