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村酒久待不至

沽得村酒没酒坛,摘将荷叶作筒杯。

出村忽遇打头雨,忙吸筒杯戴叶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村民在乡村中寻找美酒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首句“沽得村酒没酒坛”,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购买村酒,但酒却没有容器,暗示了这次寻酒之旅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接着,“摘将荷叶作筒杯”一句,巧妙地利用自然之物,将荷叶折成筒状作为饮酒的器具,既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智慧,也增添了诗中的趣味性。

“出村忽遇打头雨”,描述了在归途中遭遇的意外情况——突如其来的雨水。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考验了主人公的应变能力。“忙吸筒杯戴叶回”则展现了人物的机智与行动力,即使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也不忘享受生活,将荷叶筒杯紧握手中,带着荷叶遮挡风雨,顺利返回。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乡村酒徒的形象,以及他在寻酒、饮酒过程中的小插曲,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与智慧。诗中融入了自然元素与日常生活细节,富有生活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遣闷二首(其一)

户外三峰晴云,山根一曲清流。

此地只宜消夏,我来已过晚秋。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山中遣闷二首(其二)

春尽花天犹雪,江深草阁生寒。

试问归期远近,榴花又放枝端。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昆明黑龙潭唐梅歌

天下梅花何处奇,罗浮孤山最多姿。

孤山已属后人植,罗浮焉有厥初枝。

从来花木因人显,秦松汉柏多传疑。

滇中龙潭老梅树,人言植字三唐时。

传闻真赝难考稽,古香古色真纷披。

苍皮僵卧连理碎,老干婆娑生意微。

谁知中有魂一缕,千秋风月此主持。

有时连岁花不发,烟霞散乱碧苔滋。

忽然花开大如盏,一阶彤云春又归。

为美人兮为高士,一洗凡世铅华空胭脂。

吾闻有唐一代多风雅,擘笺竞尚鼠姑祠。

至今传者惟憬赋,灞桥驴背捻吟髭。

是时蒙诏据南中,花开花落人不知。

五季沦胥代迁移,玉斧一画区东西。

剑南玉局不此到,云阶月地谁品题。

从此沉沦三百载,孙李馀烬劫尘飞。

龙潭经几作战场,此梅不死非人为。

人言花好神鬼护,我谓花老更精微。

檀心玉颊珊瑚株,千年琥珀结根围。

孤高不入侯王第,冷落偏宜山涧溪。

三春白雪琴边弄,一声黄鹤笛里吹。

琴边笛里遥相忆,阿盖陈元出香闺。

君不见,西洱河边万人冢,先朝空有战骨遗。

又不见,点苍城南一片石,风雨剥蚀郑回碑。

风云战斗壮士老,将军壁垒秋草衰。

惟有梅花一段春,罗浮孤山后先辉。

我今提壶向花间,举酒酬花一问之。

翠羽啾啾几朝暮,金马嘶残碧鸡啼。

巡檐可许来索笑,踏残多少苍苔泥。

消磨不尽群英雄,几人花下寄情痴。

天长岁月花应厌,怕愁贪睡开迟迟。

花不言兮酒自斟,惆怅山头落日低。

祗今惟有空潭一轮月,搜尽人间枯肠万首诗。

形式: 古风

看大红牡丹三首(其一)

繁华浓艳最多姿,魏紫犹嫌不入时。

借问东君谁得似,人间增价买胭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