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黄恐成轻负辄赋二篇复以酴醾为约(其二)

连夕惊雷非恶声,池塘閤閤几蛙鸣。

春程尚有三之一,乐事那能四者并。

养得苔钱都满砌,足为花地藉残英。

闻閒不惜冲泥过,架上酴醾玉已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连续多晚的惊雷并非不祥之兆,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
春天的旅程才过三分之一,哪能同时享受四件乐事。
养出的青苔覆盖了整个台阶,足够作为花朵残余的垫底。
听到闲暇的消息,我不惜踩着泥泞走过,因为架上的酴醾已经盛开如玉。

注释

惊雷:指夜晚的雷声,古人认为雷声可能预示天气变化。
閤閤:形容蛙鸣声。
春程:春天的旅程或进程。
乐事:指愉快的事情。
苔钱:青苔生长的样子,因其形状似古代的钱币而得名。
藉:垫底,这里指苔藓作为花的衬托。
酴醾: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
玉已成:形容酴醾花盛开如玉般洁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声音和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享受生活的小确幸。开篇“连夕惊雷非恶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突发事件的一种接纳与欣赏,而“池塘閤閤几蛙鸣”则是对春夜中蛙声的细致描绘,通过这些声音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春程尚有三之一,乐事那能四者并”表明春天还有三分之一要走完,而诗人却已经开始享受这美好时节中的种种快乐。这里“三之一”可能是对时间的一种隐喻,意味着诗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

“养得苔钱都满砌,足为花地藉残英”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庭院中苔藓和落花的一种细心培育,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小心呵护。这里的“苔钱”、“花地藉残英”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

最后,“闻閒不惜冲泥过,架上酴醾玉已成”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尽管外界可能有诸多干扰,但他并不介意,只要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无缺即可。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致描写,以及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表达了一种宁静自得、享受当下的情怀。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黄恐成轻负辄赋二篇复以酴醾为约(其一)

閒中直指醉为乡,寒食扁舟竟渺茫。

可惜海棠随雨过,犹怜粉蝶伴醒狂。

游人静后西山好,春事深来老圃忙。

未必烦公频折简,花时还是负姚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被旨祈祷数至天竺圭僧录求白云堂诗为赋唐律一首

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办香。

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

众生未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

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呈

不见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对豁羁愁。

犹存尊足怜同病,不系虚舟任打头。

久待一州当敛惠,终烦诸野要营求。

我今不啻便应足,独恨于君百未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晚过岭学祠

老成凋谢我才来,后有千秋亦足哀。

盛雨断樽陈发酵,覆茅中霤坏生苔。

不奇天下殚残尽,独对林花寂寞开。

孤抱向人无可说,晚祠香火自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