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梅二首(其二)

我贫受寒欺,帖帖为不出。

积雨远市声,幽居近芳物。

时禽过我柳,清喙动鸣瑟。

客去门复扃,低参映林没。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因贫穷受冻,只能静静地不出门。
连绵的雨声隔绝了远处的市井喧嚣,我独居之处靠近花草芬芳。
时常有鸟儿飞过我门前的柳树,清脆的鸣叫声如同琴瑟般悦耳。
客人离去后,我关上门,低矮的屋檐在树林中若隐若现。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贫:贫穷。
寒:寒冷。
欺:欺负,此处指寒冷侵袭。
帖帖:形容静止不动。
积雨:连绵的雨。
远市声:远处的市集声音。
幽居:僻静的住所。
芳物:花草。
时禽:随时飞过的鸟儿。
过:经过。
柳:柳树。
清喙:清脆的喙,鸟嘴。
鸣瑟:鸣叫如琴瑟般和谐。
客去:客人离开。
门复扃:重新关门。
低参:低矮的屋檐。
映林没:消失在树林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贫受寒欺,帖帖为不出。”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并不因此感到不安或焦虑,而是安于现状,不愿随波逐流,这种淡泊名利的情怀颇具禅意。

“积雨远市声,幽居近芳物。” 累雨过后,远处的城市声响显得遥远而模糊,而诗人所处的幽静之地却充满了鲜花美景,这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时禽过我柳,清喙动鸣瑟。” 这里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时而有鸟儿飞越诗人的柳树,带来清脆悦耳的声音,与远处的瑟声相应和,这些细节丰富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客去门复扃,低参映林没。” 客人离去后,诗人关上门扉,再次沉浸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这里的“低参”可能指的是树枝或窗棂,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外面林木的影子,这种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隐逸自在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享受孤独生活的意趣。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疏梅二首(其一)

疏梅落寒晴,高柳暗春夕。

低星上苍寒,远钟韵澄寂。

颇私朝市间,更得阛阓僻。

且复罢经过,深泥溅马臆。

形式: 古风

登双溪阁

清溪浮天光,北骛而西折。

群山合沓来,断作青玉玦。

中围万家邑,箫鼓乐芳节。

仲春卉木丽,红绿晚明灭。

重楼压城角,高眺俯木末。

川云断还续,谷鸟鸣复歇。

兴阑未能返,留酌待芳月。

形式: 古风

登汴岸

悠悠十月尾,野静田事息。

严霜草木黄,千里树一色。

呼鹰者谁子,窘兔保深棘。

物皆爱其死,吾宁忍鲜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登谷州故城

控扼兵屯事已辽,倾敧遗堞隐蓬蒿。

春芜满野牛羊散,秋稼连云雉兔骄。

苔卧断碑昏故刻,雨飘残蘖带馀烧。

人间兴废知何极,莫谓荆榛便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