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

丛荟忽明眼,山腰滟湖光。

列岫绕云锦,深林护风香。

西山即太华,玉井馀秋芳。

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丛密的草木忽然眼前明亮,山腰处湖光闪烁。
峰峦如锦绣般环绕在云雾中,深深的森林守护着清风的香气。
西山就是那巍峨的太华山,玉井还残留着秋天的芬芳。
隔着江水邀请岑仙人,一起剖开莲花的花房。

注释

丛荟:茂密的草丛。
忽:突然。
明眼:眼前明亮。
山腰:山的中部。
滟:波光粼粼。
湖光:湖面的光芒。
列岫:排列的山峰。
绕:环绕。
云锦:如云彩般的锦绣。
深林:幽深的森林。
护:守护。
风香:清风中的香气。
西山:指太华山。
太华:指华山。
玉井:形容清澈的泉水。
馀秋芳:秋天遗留的芳香。
隔江:隔着江面。
招:邀请。
岑仙:虚构的人物或仙人。
擘:剖开。
双莲房:莲花的花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州西山湖亭秋日的美景。首句"丛荟忽明眼",以丛丛茂密的植物突然映入眼帘,给人以惊喜之感。接下来的"山腰滟湖光",形象地展现了湖水在山腰处波光粼粼的景象,犹如一幅动态的画卷。

"列岫绕云锦",运用比喻,将山峦比作云锦,描绘出山峰与云雾交织的诗意画面。"深林护风香"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清幽,微风吹过,带来森林中淡淡的香气。

诗人接着指出"西山即太华",表明眼前的山峰与著名的西岳华山相接,增添了地理上的壮丽背景。"玉井馀秋芳"中的"玉井"可能指的是清澈如玉的湖水,"馀秋芳"则暗示着秋天的余韵未尽,荷花依然盛开。

最后两句"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诗人想象着隔着江水邀请友人岑仙共享这美景,共同采摘莲子,表达了对友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亭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万景楼

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

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瓈濯锦遥相通,指麾大渡来朝宗。

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

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

云销澧阳风,月生岳阳水。

谁推赤金盘,涌出白银地。

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稍高轮渐安,飞彩到篷背。

晶晶浪皆舞,靥靥星欲避。

兜罗世界网,普现无边际。

官居束户庭,有眼如幻翳。

向非行大荒,宁有此巨丽。

乘除较得失,漂泊非左计。

妻孥竞驩哗,渠亦知许事。

形式: 古风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其三)

湖光明可鉴,山色净如沐。

閒心惬旧观,愁眼快奇瞩。

依然北窗下,凝尘满书簏。

访我乌皮几,拂我青毡褥。

荒哉赋远游,幸甚遂初服。

老红饯馀春,众绿自幽馥。

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

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形式: 古风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其二)

种木二十年,手开南野荒。

苒苒新岁月,依依旧林塘。

污莱擅下湿,岑蔚骄众芳。

菱母尚能瘦,竹孙如许长。

忆初学圃时,刀笠冒风霜。

今兹百不堪,裹帽人扶将。

龙钟数能来,犹胜两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