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
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跋范宽小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对镜传神了不殊”,这里的“对镜”指代观赏或创作时的专注状态,“传神”出自古代绘画理论,意为传达物象的精神气质,而“了不殊”则表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丝毫差异。作者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对画家范宽高超技艺和艺术境界的赞赏。
“岘山黄落数峰孤”,这里的“岘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脉,或许是虚构的象征性的自然景观。“黄萝”是一种常用来形容山色苍翠的词汇,而“数峰孤”则描绘出一派雄伟孤立的山峦景致,通过这样的笔触,张舜民展示了他对范宽山水画作品中那种宏大、深远之美的感受。
“既能咫尺成千里”,这一句表达的是艺术家以小见大的能力,“咫尺”意指极短的距离,而“成千里”则是形容广阔无边的空间。这里强调了范宽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宏大景象的技艺。
最后一句,“何必吾家十幅图”,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范宽作品的珍视和满足,认为不需要许多画作,只要有几幅真正传神的杰作就足够了。这也反映出张舜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内涵的深度而非数量的多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山水画传统以及对范宽个人才华的崇敬与认可。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一夜蛙声不暂停,近如相和远如争。
信知不为官私事,应恨疏萤彻夜明。
冰肌雪艳映残春,燠日薰风入四邻。
任是主人能爱惜,也?一半与游人。
云阳初献满筠笼,黄蜡新衣色半红。
今日岭边空对酒,偷将泪眼望秦中。
关头日落薄衣襟,又对丛芦拥鼻吟。
尘土十年缠马足,只凭双鬓照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