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斋杂感(其一)》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对过往盛世的怀念。
首句“海宇疮痍起劫尘”,开篇即以“疮痍”形容国家遭受的苦难,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接着,“国医束手病常呻”一句,将国力比喻为“国医”,暗示在面对国家的疾苦时,似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人民的痛苦持续不断。
“荒原苜蓿肥戎马,内府笙歌醉使臣”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边疆荒凉,人民生活困苦,后句则揭示宫廷内部歌舞升平、官员沉溺享乐的场景,反映了统治阶层与民间生活的巨大反差,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妖党白莲传有种,旧家乔木替无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白莲教等秘密组织的存在,预示着潜在的社会动荡。同时,以“旧家乔木替无人”比喻家族衰落,人才凋零,暗含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感慨。
最后,“开元初载姚崇相,遗老讴思泪渍巾”以唐代盛世开元时期姚崇辅佐唐玄宗为例,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能出现像姚崇那样贤相来拯救国家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忧虑,以及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