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其四)蜡梅用前韵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乾。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翻译

浅浅地染上霓裳,轻轻匀上汉人的额头,巫山的云雨刚停歇。
最美的时刻,肌肤散发出蜡质般的香气,花瓣娇嫩如新干的红色。
曾见过金钟排列整齐,演奏完毕后,笙箫都闲置一旁。
她娇艳如晨镜初启,眉间绿意盎然。
别再赞叹那稀疏的枝条和疏影,她的湘裙紧窄,龙麝香气随风飘散。
即使变成山野之人,疲于欣赏,也因畏惧寒冷而无欢颜。
无奈冰凉的玉杯和鲜艳的彩笔,诗篇之处,字迹斑斓。
长夜漫漫,让我们相对而坐,切勿让酒杯寒凉。

注释

霓裳:华丽的服装。
汉额:汉人的额头,泛指人的额头。
巫山行雨:比喻女子的美丽或情感如巫山云雨般浓烈。
肌香蜡莹:形容肌肤如蜡质般光滑,香气宜人。
萼嫩红乾:花瓣娇嫩,颜色鲜艳。
金钟:古代乐器,此处象征音乐。
钧天:神话中的天宫,此处形容音乐之美。
笋簴:笙箫等竹制乐器的装饰。
绿沁眉山:形容眉间绿色如山,形容女子美丽。
湘裙:湖南特产的裙子,此处代指女子的衣裙。
龙麝:珍贵的香料。
山人:隐士,此处可能指不问世事的人。
冰瓯彩笔:冰凉的玉杯和彩色的笔,用于写诗。
珠琲斓斑:形容字迹斑斓,如珍珠般璀璨。
杯寒:酒杯寒冷,暗示环境或心情的凄凉。

鉴赏

这首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其四》是侯寘所作,以蜡梅为主题,通过描绘蜡梅的色泽与形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形象地描绘了蜡梅花瓣如霓裳般轻盈,色泽淡雅,仿佛在额头轻轻晕染。"巫山行雨方还"则借用了巫山神女的传说,暗示蜡梅如仙子般清新脱俗。

"肌香蜡莹,萼嫩红乾"进一步赞美蜡梅的质地和色彩,蜡质般的花瓣透出肌肤般的香气,花萼娇嫩,红白相间。接下来,作者将蜡梅与宫廷乐舞相联,以"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形容其在音乐盛宴后的闲逸之态。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运用比喻,将蜡梅比作清晨镜子中初绽的花朵,眉山翠色映衬其清新之美。"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则描绘蜡梅香气如湘裙般紧致,龙麝香随风飘散,增添了诗意。

下半部分,词人感叹蜡梅虽美,却无人欣赏,"山人倦赏,畏冷无欢"表达了对蜡梅孤独寂寞的同情。然而,即使如此,"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仍显现出诗人对蜡梅的珍视,以诗词赞美其风采,让清夜时光因蜡梅而显得更加璀璨。

最后,"相对莫放杯寒"表达了词人与蜡梅共度长夜,不愿让酒杯冷却的美好愿望,体现出对蜡梅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作者对蜡梅的独特理解和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95)

侯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晁谦之甥。曾为耒阳令。高宗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有《懒窟词》,风格婉约,一时推崇

  • 字:彦周
  • 籍贯:宋东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再用韵赠黄宰

尘暗双凫,菊明山径,何妨倦羽知还。

最好是,诗翁醉后,瓶罄罍乾。

一笑东风打耳,心无竞、远与春闲。

时时地,觅伴访梅,寻胜登山。

清时俊材定用,看捧诏春郊,月露濡鞍。

况表识、买臣贵骨,琴瑟逾欢。

好向玉堂视草,金章映、莱子衣斑。

山人去,蕙帐夜雨空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一)耒阳至节戏呈同官

玉管灰飞,云台珥笔,东君飙驭将还。

又正是、霜花□剪,梅粉初乾。

窈窕红窗髻影,添一线、组绣工闲。

潇湘好,雪意尚遥,绿占群山。

应思少年壮气,贪游乐、追随玉勒雕鞍。

更化日舒长,赢得觅醉谋欢。

老去桑榆趁暖,任从教、潘鬓先斑。

犹狂在,挥翰快写春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三)再用韵咏梅

浴雪精神,倚风情态,百端邀勒春还。

记旧隐、溪桥日暮,驿路泥乾。

曾伴先生蕙帐,香细细、粉瘦琼闲。

伤牢落,一夜梦回,肠断家山。

空教映溪带月,供游客无情,折满雕鞍。

便忘了、明窗静几,笔研同欢。

莫向高楼喷笛,花似我、蓬鬓霜斑。

都休说,今夜倍觉清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天仙子.宴五侯席上作

暖日丽晴春正好。杨柳池塘风弄晓。

露桃云杏一番新,花窈窕。香缥缈。

玉帐靓深闻语笑。新赐绣鞯花映照。

须信浓恩春共到。汉家飞将久宣劳,迎禁诏。

瞻天表。入卫帝庭常不老。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