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李东阳的《闲居漫兴十首》中的第四首,展现了作者对于圣人之道和王道的深刻理解。首句“圣道通三极”强调了圣人的智慧和道德法则超越了世间的一切界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次句“王言似六经”则指出王者的言论如同古代的经典文献,富有权威和教化意义。
“面开天日表”描绘了王者的德行如太阳般照耀人间,象征着光明磊落,公正无私。“书作虎龙形”则通过书法艺术的形象比喻,表达王者之言的威严与力量,犹如虎龙之姿,令人敬畏。
接下来,“杞国忧方剧”暗指社会忧虑重重,如同春秋时期杞国之人担忧天崩地陷,寓言现实中的动荡不安。“华胥梦不醒”则借用了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暗示人们沉浸在梦境般的幻觉中,未能认清现实。
最后两句“万年金匮在,遣训炳丹青”寓意王者的智慧和教诲如同永恒的金匮,被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后世,光照千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王者之道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忧虑,体现了李东阳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儒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