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题赵仲穆画凌波水仙图

湘水冷涵秋,行云平贴。时见惊鸿度萍末。

雾鬟烟佩,微步一川凉月。软波擎不定,龙绡袜。

楚楚绀莲,愔愔瑶瑟。照影明珰两清绝。

汜人何处,起舞为谁轻别。数峰江上晚,和愁叠。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翻译

湘江秋水寒冷清澈,浮云低垂水面。不时可见惊鸿掠过浮萍尖端。
雾气般的发髻,如烟的佩饰,她轻盈地踏着月光漫步。柔软的波纹难以承载她的足下,如同龙纹的薄纱袜子。
她像清丽的蓝莲花,静谧的瑶瑟声响起。明亮的耳饰在水中映照,显得无比高洁独立。
那位神秘的人儿在何处?她为何轻盈起舞又轻易离别。傍晚江上的几座山峰,仿佛叠加了她的愁绪。

注释

涵:包含,映照。
惊鸿:飞鸟,比喻美女。
雾鬟:雾气般的发髻。
凉月:清凉的月光。
龙绡袜:形容精致的丝袜,如龙纹般华丽。
楚楚:清秀,娇柔。
愔愔:寂静,和谐。
照影:映照身影。
汜人:泛指神秘或远方的人。
江上晚:傍晚的江面。
愁叠:愁绪层层叠加。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感皇恩·题赵仲穆画凌波水仙图》描绘了一幅秋夜湘水的画面。"湘水冷涵秋"开篇即展现出湘江在秋夜中的清凉与宁静,仿佛融入了深深的秋意。"行云平贴"则描绘云彩低垂,如同贴在水面之上,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时见惊鸿度萍末"一句,通过鸿雁掠过浮萍的细节,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远方的遐想。接下来的"雾鬟烟佩,微步一川凉月",以烟雾般的轻纱和月光下的轻盈步态,描绘出水仙的绰约风姿,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静的氛围。

"软波擎不定,龙绡袜"进一步刻画水仙在水面上的动态,如轻纱般随波摇曳,形象生动。"楚楚绀莲,愔愔瑶瑟"运用比喻,将水仙比作清丽的蓝莲花和悠扬的瑶瑟,赞美其清雅脱俗之美。

"照影明珰两清绝"描绘水仙在月光下照影,耳饰明亮,更显其超尘出世的气质。"汜人何处,起舞为谁轻别"借典故表达对水仙离去的惋惜,暗示画中人物的孤独与离愁。

最后,"数峰江上晚,和愁叠"以傍晚的山峰与愁绪相叠,将画面的意境推向更深一层,让人感受到画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水仙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调,展现了画中人物的神韵和画者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

过花朝、淡烟轻雨,东风还又春社。

客怀不断还家梦,只泥酒杯陶写。孤馆夜。

甚浓醉、无人知道归来也。兰灯半灺。

任赋就鱼笺,弦抛玉轸,谁念倦司马。

长安市,几度携尊命驾。空惊游兴衰谢。

醉乡天地无今古,争得一襟萧洒。春纵冶。

便不饮、从教团雪揉花打。觥筹已罢。

笑蜾嬴螟蛉,吾今真止,为报独醒者。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

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

同来桃叶堪惆怅,一舸载春先去。愁绝处。

问那曲阑干,曾听人低语。今宵最苦。

向枫树溪桥,芦花野馆,剪烛卧听雨。

吴霜鬓,破帽西风怎护。丝丝都是离绪。

旧情顿冷新愁重,总付坠鞭词谱。君记取。

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唱予和汝。

要款段随车,轻盈唤酒,重为国香赋。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

问西湖、旧家儿女,香魂还又连理。

多情欲赋双蕖怨,闲却满奁秋意。娇旖旎。

爱照影、红妆一样新梳洗。王孙正拟。

唤翠袖轻歌,玉筝低按,凉夜为花醉。

鸳鸯浦,凄断凌波梦里。空怜心苦丝脆。

吴娃小艇应偷采,一道绿萍犹碎。君试记。

还怕是、西风吹作行云起。阑干谩倚。

便载酒重来,寻芳已晚,余恨渺烟水。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

记苏台、旧时风景,西楼灯火如画。

严城月色依然好,无复绮罗游冶。欢意谢。

向客里相逢,还又思陶写。金尊翠斝。

把锦字新声,红牙小拍,分付倦司马。

繁华梦,唤起燕娇莺奼。肯教孤负元夜。

楚芳玉润吴兰媚,一曲夕阳西下。沉醉罢。

君试问、人生谁是无情者。先生归也。

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