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裙长带袅寒偏耐,玉质金相密更奇。
见画如花花似画,西兴渡口晚晴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仙图景,诗人张伯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仙的风姿与神韵。首句“裙长带袅寒偏耐”,以“裙长带袅”形象地描绘了水仙轻盈的姿态,即使在寒冷中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接着,“玉质金相密更奇”一句,赞美了水仙如同玉石般纯净的质地和金色的光辉,其细节之精细,令人赞叹不已。
“见画如花花似画,西兴渡口晚晴时。”这两句更是点睛之笔,将观者置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无论是画中的水仙还是观者的想象,都仿佛融入了那西兴渡口的晚晴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通过“如花花似画”的比喻,表达了对水仙之美妙绝伦的赞叹,以及对艺术作品能够激发无限想象能力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的细腻描绘和对艺术魅力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欣赏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的独特见解。
不详
人以利为利,利等丘山高。
能以义为利,其利轻鸿毛。
伟哉赵使君,重义轻币刀。
周急乃君子,而况同气交。
交游负宿债,代偿曾不劳。
锥刀抵死竞,纷纷笑儿曹。
义风久不作,千载空寥寥。
佳声足传播,复有御史谣。
余时亦安用,但续金之貂。
尚愿君侯心,推之及蓬蒿。
又愿君侯位,钧衡早持操。
跻民富寿域,永永无逋逃。
绣衣直指上长安,白简风生吏胆寒。
三辅舆情应日望,九秋一鹗上霄抟。
吟边嵩华云间供,画里周秦马上看。
到后相逢李夫子,谓余白发已阑干。
为问张卿自别离,桃花几度发新枝。
玄都宫阙连霄汉,故国山川入梦思。
雪屋未忘餐豆粥,晴窗曾看理瑶丝。
而今发白朱颜改,只有新诗似旧时。
风波万顷一官微,羡杀田家豆粥稀。
后日秋冈冈上去,树腰移榻转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