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漕挽词(其二)

一梦无回处,庞眉坐柏庭。

几时逢白日,万事付哀铃。

画翣行须缓,黄宫到便扃。

松陵诗莫和,恸哭不堪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林漕挽词(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柏庭中沉思,似乎在追忆往昔,感叹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诗人的思绪飘渺,如同一场无法回头的梦境,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深深怀念。

“一梦无回处”,开篇即以“梦”为喻,暗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引人深思。老者“庞眉坐柏庭”,形象地刻画出他的苍老与孤独,坐在柏树下,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静观世事变迁。

“几时逢白日,万事付哀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生活的感慨。白日象征着生命的光亮与活力,而“哀铃”则代表了对失去的哀悼与怀念。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何时才能再次遇见那充满生机的时光,而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寄托于哀伤的钟声之中。

“画翣行须缓,黄宫到便扃。”这两句描述了老者在哀悼中的行为,他缓缓地行走,似乎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蕴含着对逝去岁月的不舍与怀念。到达“黄宫”后,门便被紧紧关闭,这既是空间上的封闭,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暗示着老者内心的沉重与决绝。

“松陵诗莫和,恸哭不堪听。”最后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松陵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他人分享这份哀痛的心情,因为听到这样的恸哭之声,即使是诗人也无法承受。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记忆以及哀悼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蔡学士挽词(其一)

斗分星孤陨,虞庭凤不还。

金龙抛使节,玉笋误朝班。

世德元明后,家声王谢閒。

国功图未卒,归老负江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蔡学士挽词(其二)

命也虽亡矣,但须铭此坟。

朝中寻故事,江外访遗文。

远思归流水,高风寄白云。

忠魂在斯否,义亦不忘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蔡学士挽词(其三)

旧业儒编富,新装使橐空。

洁身辞白日,随柩载清风。

义与人心在,名须江水穷。

诸山同岘首,有子胜羊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蔡学士挽词(其四)

且止明旌住,玄堂即闭关。

素丝蒙柩往,白垩洗车还。

身后千诗在,生前万事閒。

松陵哀怨客,来吊自湖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