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净应寺

方床藤枕梦蘧蘧,睡足高堂乐有馀。

茶乳泛瓯香篆息,明窗重理读残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生活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净应寺中休憩、品茗、读书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方床藤枕梦蘧蘧”,描绘了诗人躺在方床上,枕着藤制枕头,进入梦境的情景。“蘧蘧”一词,形容梦境中的景象变化不定,生动地表现了梦境的奇幻与变幻。这一句通过床和枕的细节,营造出一种舒适与放松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次句“睡足高堂乐有馀”,描述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后,在高大的厅堂中感到无比的愉悦。这里的“睡足”不仅指睡眠时间的充足,更蕴含了心灵得到充分休息的意味。高堂的环境与诗人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第三句“茶乳泛瓯香篆息”,转而描写品茗的场景。诗人用“茶乳”来形容茶水的细腻与丰富,与“泛瓯”(在小碗中倒茶)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精致与雅致的饮茶体验。同时,“香篆息”则暗示了焚香的香气已经消散,进一步强调了品茗时的宁静氛围。这一句通过茶与香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享受。

最后一句“明窗重理读残书”,描绘了诗人整理阅读剩余书籍的画面。在明亮的窗户下,诗人重新拿起未完的书籍,继续阅读。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学习态度,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通过“重理”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珍惜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优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4)

李端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储福宫玉真公主像

弃形如遗但养神,阿兄烂醉梨园春,人百撼之耳不闻。

何物女子乃独醒,径来穷山卧白云,不见渔阳胡马尘。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宫徙渎山方得地,阁藏宸翰不知年。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二)

先生只此在山中,莫道云深不知处。

形式:

罗山

儿时闻罗山,窟穴居神仙。

念念每欲往,终为俗累牵。

兹晨复何夕,风日媚晴暄。

偶与二三子,径来践前言。

崎岖涉冈涧,峭茜淩云烟。

崖断或如泻,坡平俄若川。

有泉何自来,但觉声涓涓。

萦纡若蛇走,往注山腹田。

徘徊一濯足,入袖风翩翩。

俄登最高岭,中观屋数椽。

嶙峋老石像,摩挲不记年。

桃花破丛菅,一笑为嫣然。

石屏与翠壁,拥从相后先。

物色恣观览,万界满眼前。

适问同游人,兹为第几天。

不然何秀拔,不与众峰连。

长安在何许,无乃落日边。

十年苦抢攘,战血腥戈鋋。

谁知尘外客,一壑能自专。

徜徉得此乐,疑已飘飘然。

兹游恐难再,迟留不能前。

如何林间月,弄影明娟娟。

催归犹恨早,正恐陵谷迁。

到家追悔甚,誓将世务捐。

却寻向来路,迹断难攀援。

春雨正濛密,涧水鸣潺湲。

徘徊不可上,愧尔无仙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