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手种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酒,浮游禦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南阶种竹,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关切。"手种南阶竹"一句,便设定了诗人的情感基调,以一种亲近自然、回忆过往的方式开始叙述。接着,“关情一纪中”则深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词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珍视。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眼睛疲惡的白与尘世的红),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转变不仅是情感上的,也反映了词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改变。
"放浪渊明酒,浮游禦寇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任性流动的情景。“渊明”可能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渊明,此处用以比喻诗人自己,而“禦寇风”则是形容自然界中自由不羁的风。通过这种描写,词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青春年华的追忆和怀念。“吴霜”可能指的是古代某地的名称,而“鬓如许”则是形容头发苍白的程度。词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种竹、倦游、放浪和追忆几个层面,勾勒出一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层轩无碍石,支径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
琴书虚室冷,钟鼓净坊深。
谁谓溪坡远,能来社与岑。
命驾星郎独感时,兴随孤月到云涯。
当天飞镜空撩恨,永夜明楼谩搅诗。
后阁深藏桃叶女,前驱须趁菊花期。
与君更卜东邻醉,放盏车轮又北驰。
不见三秋若望霓,寒亭今得共攀跻。
眼中远树两行直,脚底孤烟百尺低。
幻出璜台辉旧观,旋安银榜快新题。
细听屋角风云聚,谁谓天高不可梯。
黄卷青灯寄佛场,孤高如在远林芳。
下帷谁识传经董,载酒时过尚白扬。
华发同心犹有臭,青衿入室自知香。
公卿本是阶庭物,莫遣行藏异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