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
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不如黄雀语,能雪冶长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怨之情,通过对春燕的呼唤和夏台的辨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希望的渴望,以及在囚禁中无法实现这些愿望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是唐代文学的典范。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这里的“春燕”指的是燕子,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来去,而“夏台”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这两者都是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这句话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希望渺茫。这里的“三时”指的是早、中、晚三时,而“双影”则是燕子的阴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期待着自由的到来,但却始终未能实现。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艰难求生的景象。“食蕊”是指燕子吃昆虫,“丛棘”则是一些难以穿越的荆棘。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燕子的生存环境和自己的囚禁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不如黄雀语,能雪冶长猜" 这句话中,“黄雀”指的是黄鸟,它们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诗人通过比较燕子和黄鸟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自由发声、表达自我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在囚禁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于外界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
不详
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
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
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除夜子星回,天孙满月杯。
咏歌麟趾合,箫管凤雏来。
岁炬常然桂,春盘预折梅。
圣皇千万寿,垂晓御楼开。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