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其一)

华严法界出诸天,帝网重重绝世缘。

昔有高僧开宝刹,今留飞阁耸琼田。

身游色相无穷境,心悟虚空不住禅。

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华严法界超越众天,帝宫般的重重世界隔绝尘世情缘。
昔日有位高僧开创宏伟寺庙,如今仍留存着飞翔楼阁耸立在仙境般的园林。
身心沉浸在无尽的色相境界中,心灵领悟到空无一物的禅定真理。
碧眼的胡人点燃一柱香,此刻他想与尊师共享这缕香烟。

注释

华严法界:华严宗的宇宙观,象征佛法无边。
帝网:比喻佛的广大法力和无数化身。
绝世缘:隔绝世俗的缘分,指超脱尘世。
高僧:修行有成的高德僧侣。
宝刹:珍贵的寺庙,指佛教圣地。
飞阁:凌空而建的楼阁,形容建筑壮观。
琼田:仙境般的园林,形容环境优美。
色相无穷境:色彩和形象构成的无尽世界。
虚空不住禅:空无一物的禅定,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碧眼胡人:指外国人,古代中国对西方人的称呼。
香一炷:点燃的一柱香,象征虔诚和敬意。
师:指尊敬的老师或导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僧在华严寺中修行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禅定境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华严法界出诸天,帝网重重绝世缘”两句,设置了一个宏大无边的宇宙背景,"华严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理想境界,而"帝网"则喻示了一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联系和束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间烦恼的向往。

“昔有高僧开宝刹,今留飞阁耸琼田”两句,引出了历史时空的深度。"昔有高僧"让人想象到过去有位修行高深的僧侣,而"今留飞阁耸琼田"则是对现实景观的描写,通过对比,强化了时间流转与永恒不变之间的对比。

“身游色相无穷境,心悟虚空不住禅”两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身游色相"是指肉体在物质世界中的移动,而"心悟虚空"则是精神层面的解脱和觉醒。"不住禅"意味着一种超越具体地点的禅定状态,是对禅修境界的一种描绘。

最后两句“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则让人联想到一个外国僧侣(碧眼胡人)在进行一种仪式,"香一炷"是时间的流逝,而"分来今欲对师燃"则是在表达对佛法的传承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华严寺的描写,以及与之相结合的人物活动,展现了一个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哲理思考的空间。诗人在此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探索与超越。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其二)

灵山胜致古今同,下种开花一线通。

岘首道安酬凿齿,江西马祖对庞翁。

圆珠迥耀千渊黑,滴乳微倾六斛空。

我有宿缘香火念,閒来相与论幡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孙俣朝奉立春

闰馀随腊报迎春,便觉勾芒令有神。

流转光阴频著物,峥嵘岁序苦惊人。

花装宝蜡馀枝弱,菜点彫盘小绿匀。

从此试听枝上鸟,渐传芳信语言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成季

芸阁磨铅勘旧经,昔闻同舍此同升。

九楹置榻从颓偃,百尺浮空远湿蒸。

玉鲙堆盘鱼胜雪,绿荷倾饮酒凝冰。

家风牢落承推奖,深愧龙门昔有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和朱公掞给事喜雨

喜雨高吟夜不眠,飘飘秀句选青钱。

已推覆斗占穰岁,谁事操豚祝下田。

满泽新秧初放溜,连云高树欲生烟。

未知美价堪多少,洗尽人间苦暍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