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汝遗油

朝读百纸书,夜成几篇书。

明明白昼有阳乌,黕黕暗室无蟾蜍。

目睛须藉外物光,日月不到卑蔀居。

君能置以清油壶,暝照文字灯焰舒。

妇将膏发云鬓梳,瓶底浊浓留脂车。

所益既如此,所感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早晨研读众多书籍,夜晚创作出几篇文章。
明亮白天有太阳鸟,昏暗室内无月兔出现。
眼睛需要借助外界光线,生活在底层的人见不到日月的光芒。
如果你能用清油灯照亮,黑夜中的文字也能清晰可见。
女子用油脂梳理乌黑的发丝,瓶底剩下的油脂仍可用来保养。
这样得到的好处已经很多,那么感受又会如何呢?

注释

朝:早晨。
读:研读。
百纸书:众多书籍。
夜:夜晚。
成:创作。
几篇书:几篇文章。
阳乌:太阳鸟。
黕黕:昏暗。
暗室:室内。
蟾蜍:月兔。
目睛:眼睛。
卑蔀居:底层生活。
清油壶:清油灯。
暝照:照亮。
文字灯焰:文字照明。
膏发:油脂梳理。
云鬓:乌黑发丝。
瓶底浊浓:瓶底剩余油脂。
所益:得到的好处。
所感:感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韩玉汝遗油》,通过日常读书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韩玉汝赠送照明之油的感激之情。首句“朝读百纸书”体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而“夜成几篇书”则暗示了他夜晚仍在继续写作。接下来,诗人运用“阳乌”和“蟾蜍”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光明和黑暗,强调了外部光源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目睛须藉外物光”直接点明了油灯的作用,而“日月不到卑蔀居”则表达了对韩玉汝在暗淡环境中给予光明的感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油灯带来的实际效果,如妇人借光梳妆,以及灯光下阅读的便利。最后两句“所益既如此,所感当何如”,诗人感慨这份礼物带来的巨大帮助,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读书人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赠予者无私帮助的深深感谢。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

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

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

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

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

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

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于今隳。

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祇言引水幸圭赋,矫请罢毁功何施。

千载厚惠一日去,至今农亩空嗟咨。

夫子才高识且远,勿畏势力重扶持。

他年人作去思颂,愿以大字书长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犀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螂生后出牙茁,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一贵一贱物苟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韩持国遗洛笋

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

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驼不与大梁赊。

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

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韩持国邀赋斗山鹊

俗有巧斗心,畜此巧斗禽。

搏击无迅节,爪觜自相侵。

胡能知远人,角胜合百金。

凤皇安在哉,徒此望丹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